美國之音中文網3月27日報導,中國網路一度出現大量嘲笑其他國家不會「抄作業」的言論, 但是各國陸續推出救助措施後,「抄作業」的言論突然銷聲匿跡。
有大陸民眾以調侃的方式表示不滿:「我問鐘點工:為啥抄作業的聲音不見了?鐘點工說:都開始給老百姓發錢了,怎麼抄?」
目前已經實施或計畫實行大規模救濟計畫的國家(地區)有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洲、日本、台灣、香港等,比如向個人發現金、失業救濟、向企業發錢等。美國向每位成年人發放1,200美元,未成年人500美元;香港向每位成年人發放1萬港幣;英國向失業人士發放80%工資。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王向偉3月30日發表文章表示,「(中共)一談到直接向民眾發錢,就默不作聲。」
雖然大陸一些城市推出消費券刺激計畫,但是與最近(中共)的基礎設施投資相比,更像是平時的推廣噱頭或營銷策略,算不上危機時刻真正的消費刺激措施。
而最近大陸20個省市卻公布了高達44兆人民幣(下同)的基礎設施投資計畫,未來可能更多。這說明中共政府正在選擇再次走基建投資的老路,也令人們擔心是否會再次導致產能過剩,擔心這些華而不實的計畫再次導致地方政府負債累累。
近日,大陸的河北、遼寧、濟南、浙江、四川、深圳、南京等地宣布發放消費券,但一些地區是以抽籤、搖號方式發放,或者先到先得,或設置門檻,且面值較少,比如杭州發放的是50元消費券。
而隨後中共官媒《人民日報》發文稱,推進復工復產,讓大家「有活幹、有錢賺」,可能比發放消費券更迫切。有民眾質疑,現在疫情還沒有過去,怎樣幹活賺錢呢?
另外在企業方面,歐美等國家的救濟計劃包括發錢、貸款、擔保、幫助小企業支付員工工資等。中共央行2月末稱要提供5千億元向小企業提供低息貸款,但《日經新聞》3月初引述大陸小企業主的話表示,資金有限,小企業很難拿到貸款,他們必須拿出高額擔保,支付的貸款利率也高於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