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春天,許多人都開始出現疲倦、嗜睡、頭昏、乏力等症狀,總感覺睡不夠,打不起精神,醫學上稱之為「春困症」。陳暐棣解釋,節氣從過年後進到春分,隨著季節開始轉變,氣溫也逐步開始上升,這時候人體從冬天抵抗風寒、周邊毛細血管收縮,減少血流到末梢以降低熱量喪失的狀態,到了春天逐漸轉變成毛孔、汗腺、血管舒張,血液循環向身體周邊增加,導致相對性的大腦的供血降低,容易讓人產生頭暈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的情形。
此外,這時節氣也往清明、穀雨的高濕度方向前進,天氣忽冷忽熱,大氣濕度增加,容易使人感到沉重、痠痛、疲倦、乏力、嗜睡,生理因素加上外在環境便形成「寒濕」的體質表現,導致「春困」發生,如果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身體更容易覺得不舒服。
想知道自己的身體體質是否有「寒濕」?陳暐棣建議可透過日常生活來觀察,如:每天刷牙的時候觀察舌苔,是否白白一層很厚?早晨起床的時候經常腰痠背痛,但活動後、曬太陽或熱敷可以改善;或者糞便稀爛、不成形,味道不重;四肢時常感到腫脹,觸碰皮膚常感覺冰涼等等情形,就要小心留意。
治療體質寒濕,陳暐棣認為除了可以透過脈診,給予個案體質所需之科學中藥處方外,針對特別造成困擾的疲倦、乏力及嗜睡狀況,還可給患者服用生脈飲中藥液包,生脈飲主要成分人參、麥門冬可益氣生津清熱,五味子可斂陰止汗,有益氣潤肺、養陰生津、斂肺止咳的功效;許先生服用之後,很快就改善症狀、恢復精神。
至於如何預防春困來襲,陳暐棣建議民眾可以多至戶外踏青郊遊活動,另外可增加會流汗的有氧運動,讓汗能順暢從身體排出,是最好去除體內濕氣的方式。飲食也要均衡,並避免吃生冷、低溫食物,同時要養成規律的作息,切記不要因為睏倦而放縱自己長時間的睡覺,不但不會解除疲乏,還會導致生物時鐘紊亂,使春困症裝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