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學研究當中,曾經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如果人的情緒處於恐懼當中,恐懼在聲波上有一定的圖案(曲線)。如果要消弭掉恐懼的圖案,要用完全相反的圖案(曲線)才行。例如用安全的聲波,剛好可以抵銷恐懼的聲波。
消除緊張、恐懼的感覺
要釋放孩子不愉快的感覺,可以給他聽一些音樂,比如大水釋放出來的聲音等。這與中醫原理有相通的部分,中醫講怎麼補、怎麼瀉。它堵在那裡,是不是要給他瀉一瀉。先給他瀉了,再給他補充一些溫暖的東西。
我們還是要讓孩子建立人與人之間適當的肢體接觸,比如:很有禮貌地握手。這種很安全的感覺,讓他感受良好。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孩子會把心理負面的東西卸除乾淨,又補充一些溫暖的能量進來的時候,建立了對人的信任。
舒緩寶寶與媽媽的好辦法
在孩子4、5個月的時候,家長要理解和觀察,孩子與人接觸時,愉悅的感覺。我聽說,有些家長開始幫孩子按摩、疏理,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我又聽說,有些人花錢找人來替孩子按摩。華人有月嫂的工作,幫助剛生完孩子的媽媽,更安心照顧嬰兒,有的也幫嬰兒按摩。
根據研究結果,媽媽自己動手幫孩子按摩,不僅孩子得到的更多,而且媽媽得到的也會更多。也就是說,孩子會更健康,媽媽會更少生病。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產婦生產後就累垮了,非常虛弱,會昏睡很長時間。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狀態。婦女生產的時候,因為要在很短的時間裡用盡很大的力量,當時產婦的體內會分泌非常高濃度的腎上腺素,會讓人興奮起來。而這麼高濃度的腎上腺素不會這麼容易消退,所以很多人生完小孩後,反而會覺得很興奮。如果晚上生產,產婦可能一晚都興奮地睡不著覺,但身體會很疲憊。
美國的研究表明,在這個時候,撫摸會讓產婦的興奮快速消退,尤其是親子之間的肌膚接觸。友善的肌膚接觸,能讓產婦體內產生調節內分泌平衡的激素。產婦容易乳腺發炎,子宮收縮不好,通過與嬰兒的親密接觸,能讓免疫系統自動調節平衡,減少婦科疾病的發生。
每天幫孩子換尿布、撫摸,餵奶的時候也一邊撫摸,一邊與他講話,這是親子最好的互動。
留意嬰孩的反應 不能大意
嬰兒在母體內待了9個月以上,在那樣一個相當穩定的環境裡,嬰兒已經習慣了母體的溫度、聽到的聲音等。一旦降生出來,周圍的環境、溫度和聲音等都變了,嬰兒需要適應新環境。媽媽手的溫度,與另外一個人的手的溫度,絕對不一樣。手的力度和使力的方式也會不同,孩子都能感覺出來。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區別哪個是媽媽,哪個不是,因為身體的味道都不一樣。如果,在父母的撫摸和按摩之下,嬰兒沒有愉悅的反應,家長要注意嬰兒是否發生了什麼事情。
如果問題是先天的,因為懷孕過程,或者遺傳的原因,或者生產過程出現的問題。如果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有些感染,或者父親有一些不良習慣,如酗酒、服藥、抽菸等,都可能造成不好的影響。有些孩子在生出來的時候被卡住了,造成缺氧,如果缺氧太久,也會產生問題。
這些原因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缺陷。家長在孩子4、5個月時,還沒看到他的愉悅反饋的話,一定要檢查孩子身體是否有問題。
一個原因是身體有缺陷,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孩子出生後,因為環境的改變,有不舒服和不安的感受。例如給嬰兒洗澡的時候,不小心嗆到水了,下次再給他洗澡時,嬰兒就會很緊張,很抗拒。
如果,父母不在意孩子的這些反應,覺得隨著孩子長大,這種感受會慢慢消失的話,家長就太大意了。
發生這些事情後,家長可以請小兒科醫生幫忙,好好地檢查一下孩子神經發育是否正常。如果有缺陷,就要盡快治療。
如果孩子只是不小心被嚇到了,家長要注意以後的方式。例如替孩子洗澡的時候,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放到水裡面。先用手沾上溫水,拍拍嬰兒的腳,如果沒有抗拒反應,就再一點一點用溫水沾溼孩子的身體,最後再放進澡盆。而且洗澡時,最好能同時講話或唱歌。這樣慢慢地,孩子被嚇到的感覺就會被舒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