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裕隆為何做不起來? 學者:太重陸市場

圖為裕隆旗下的品牌納智捷。(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裕隆旗下的品牌納智捷。(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裕隆在上個月底宣布減資,近年國產車的發展困境受到各界關注。學者認為,裕隆過去把重心放在中國市場,而忽略發展自身的技術,導致技術落後無法跟外國車廠競爭。有學者建議,裕隆可以發展小型電動車,可以符合台灣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跟停車空間較小的環境。

裕隆在3月30日發布重大訊息,去年度虧損新台幣244.65億元,規劃動用特別盈餘公積151.45億元,並減資新台幣57.29億元彌補虧損;裕隆協理羅文邑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由於近年兩岸汽車市場銷售狀況不佳,讓自有品牌的納智捷(Luxgen)銷售表現不如預期。

中華信評在9日下調裕隆汽車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由 「twA-」調降為「twBBB+」。中華信評也說,裕隆汽車旗下的納智捷品牌、華創車電正在進行業務重整,預期未來1~2年獲利能力持續偏弱。

設計造型未必符合中國人口味

台大經濟系兼任教授林向愷表示,裕隆過去看重中國市場,忽略中國市場雖然大,但競爭也相當激烈。裕隆由於沒有自主技術,設計出的造型未必符合中國人的口味,且各國的車廠都在中國設廠,裕隆算是小廠,規模不大自然無法壓低成本,自然無法跟其他人競爭。

林向愷表示,很多人以為台灣人所設計的產品,中國市場就一定會接受,其實不然,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很難真正發展起來,「各國車廠都會互相合作,為什麼沒人想跟裕隆合作,因為看不出優勢。」

林向愷表示,韓國現代汽車在30年前的造車水準跟裕隆相當,但現在已經是全球十大車廠之一。韓國為發展汽車工業,通過各種方法增加內需,讓國內民眾愛用國產車,並以此基礎進軍國外市場,「如果國內都賣不出去,還想到國外發展,這是不可能的。」

林向愷表示,台灣可以發展的產業很多,即使不發展汽車工業,也可以製造汽車相關零件,政府必須確定好策略,否則進口車將取代國內裝備的汽車,「台灣都說市場太小不能競爭,為什麼韓國就可以?」

談到台灣汽車產業面臨的困境,台灣經濟研究院南台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表示,台灣汽車產業的劣勢在無法自主化,日本與韓國過去耗費相當多時間才達成自主化,台灣想迎頭趕上確實有難度。首先是台灣的煉鋼與金屬產業不強,第二是製造引擎的技術較落後,這使得國產車的品質比不上其他品牌。

高仁山表示,裕隆代理日本Nissan的車款,這些車子包括引擎在內等零件,是從日本進口並在台灣組裝,只有車殼是台灣製造,由於在台灣組裝價格比從日本整車進口便宜,這反而成為裕隆的熱銷車款。

轉型發展小型電動車或有生機

高仁山表示,裕隆這麼發展卻導致不上不下的狀態,論品質比不上歐洲車與日本車,價格也無法比韓國車便宜,「發展傳統汽車,是對裕隆具有難度的發展策略。」

高仁山建議,裕隆在轉型上可調整成製造次世代的車款,做大型的電動車雖然比不過特斯拉,但是台灣的停車位有限,且時常下雨,因此開發兩人座或是三人座的小型電動車還是有一線生機。台灣的環保法規越來越嚴格,不利於發展傳統汽車,裕隆可以加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