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或許今年,要求企業創新的,並不是市場,而是病毒;消耗企業能量的,並不是成本,而是信心;逼迫企業關門的,不是景氣,而是需求。
就在疫情發生後,頓時間,許多「需求」都被阻斷了,像是旅遊、娛樂、社交、餐飲、學習等,連帶的,也影響了各行各業的生存發展。在疫情仍持續蔓延的情況下,筆者在此,給予「自雇者」一些衷心建議,以求能夠順利度過此次難關:
1. 以「顧生活」為先,「守基業」為後,「發展」則需暫緩一下。
也因為,疫情仍在擴大,個人的生命抑或企業的生存之戰,都是至關重要的。而「現金流」(cash flow),乃是最重要的營運指標。若一季過後,企業現金流入不足、持續虧損,則必需考慮暫停營業,以留得青山在。
2. 政府提出許多「紓困辦法」,釋出相關資源,企業主必須有策略性地申請紓困計畫、借力使力。
然而,在環境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千萬別去「申請貸款」。雖然低利或無息,但有借,都是要還的。
3. 企業必需從原先所建立的基礎中出發,進而發展出「新商業模式」。
但由於環境相當惡劣,策略發展需要「有創意」、「具洞見」、「有競爭力」及「可執行性」等。想想,若所有餐飲業都改「線上外賣化」,那麼競爭白熱,後進者要如何從中獲利,也只是邁進新的「紅海市場」罷了!
4. 企業主的「能力、專業、產品與事業」等,都要走向「___」與「異業化」。
換言之,企業主要用不同的專業或能力,接不同市場的案子。例如網路小編,走向影像直播;美術設計,走向行銷企劃;行銷企劃,走向業務推廣。也或許,各種能力的整合與進化,乃是創新發展的好開始。
常言道,最壞的年代,就是「最好的年代」。但,往壞處想,最壞的年代,就是「最壞的年代」。千萬別過度樂觀,因為病毒來勢洶洶,更不要跟「新臺幣」開什麼冷玩笑。也因為,他們這次是玩真的。
「一顧二守三進」,或許是目前惡劣環境中,「自雇者」可以遵循的思維邏輯,大家一起加油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