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昆士蘭大學哲學系的巴夫魯,去年7月在校內主辦了一場聲援香港「反送中」的和平示威活動,之後也多次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聲援香港的反送中示威者、譴責中共迫害新疆的維吾爾人,以及呼籲各界關注學校與中共之間的關係。
然而,這名20歲的大學生4月9日時,突然收到昆士蘭大學寄給他一份長達186頁的文件,內容包含了校方對他做出的11項指控,稱他違反學校紀律條例,將依據有關規定開除他。根據巴夫魯的說法,大部分的指控都與他過去9個月在校園所發起的抗議行動,或是透過他個人的社交媒體帳號所發表的諷刺言論有關。
巴夫魯告訴德國之聲:「文件中大部分的指控都跟我在社交媒體上所發表的諷刺或是挺示威者的內容有關。昆士蘭大學說我的言行對學校的名聲跟形象都造成負面影響,但是在我看來,他們意圖開除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過去9個多月來,非常嚴厲地批判昆士蘭大學校方與中國共產黨之間過於緊密的關係。」
同樣看過這份文件的布魯姆(Olivia Brumm)對澳洲廣播公司(ABC)表示,她讀過幾百份對「學生行爲不端」的相關指控資料,但對巴夫魯的這份指控文件是「荒唐」、「歇斯底里」的,布魯姆直言,這是昆大向自己的學生在「發洩私憤」。
巴夫魯也不斷在個人臉書重申:「我不是反對中國,我是反對中共。」他表示,他不會對此屈服、或改變自己的立場。
消息曝光後,引發澳洲及國外媒體一片譁然。著名御用大律師莫里斯(Anthony Morris)表示將無償代表巴夫魯與校方交涉,在他的協助之下,校方原定於4月27日舉行「是否開除巴夫魯」的聽證會,延期至5月18日。
《澳洲人報》5月7日發表社論,向昆士蘭大學提出了三個問題:一、知識自由和言論自由這些偉大的學術傳統去哪兒了?二、為了民主抗議,這麼值得尊敬的原由,什麼時候開始不是校園生活的一部分了?三、為什麼昆士蘭大學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只為了讓一個在校生噤聲?
學者:大學為了中共 犧牲學生
《無聲入侵:中國(共)因素在澳洲》作者漢密爾頓(Clive Hamilton)5月6日在《澳洲人報》發表了文章,以〈大學為中國(共)羅曼史犧牲學生〉為題,娓娓道來巴夫魯是怎麼被昆士蘭大學犧牲掉的。
文章首先把時間帶回到去年7月在昆大的「反送中」示威活動,在活動中,巴夫魯被一名男性攻擊,漢密爾頓指出,「這名男性怎麼看都像是為中國(共)政府做事的人」,之後巴夫魯更不斷接受到來自「愛國中國學生」的網路仇恨,甚至成了死亡威脅的目標。
漢密爾頓說,更可怕的是,中共駐布里斯本總領事、身兼昆大客座教授的徐傑,事後甚至讚揚這些施襲者「自發的愛國行為」。對此,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予以譴責;巴夫魯也起訴中共領事徐傑,以尋求法庭的保護令。
但是,事情遠遠沒有停息。漢密爾頓接著寫道,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持續詆毀、醜化巴夫魯,實際上是為暴力攻擊提供官方支持。4月24日,《環時》也針對此事件發表一篇報導,聲稱他們訪問到就讀昆士蘭大學的中籍、澳籍學生,而他們都支持該校考慮開除巴夫魯的決定。漢密爾頓說:「巴夫魯在校園內已不再安全。」
漢密爾頓在評述文章中指出,如果昆大想反擊那些對學校與中共關係的批評,它有巨大的資源可以利用,無論在校內還是在更大的公開場合,它可以進行公開回擊。但是昆大沒有這麼做,反而是成立了「袋鼠法庭」(kangaroo
court,即私設法庭),想藉此嚇唬一個在校生,使其聽命於它,否則就把學生踢出校門。
漢密爾頓最後在文末指出,有紀錄可查,巴夫魯的政治性活動令昆大不安,尤其是他明確指出了昆大、昆大校長與中共多個機構的緊密聯繫。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昆大威脅開除巴夫魯應該被視為「試圖讓校園內合法政治活動噤聲」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