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展示大批的陸域脊椎動物的化石、骨骼、皮毛與復原標本,更首度公開科博館部分的世界兜蟲蒐藏,以標本自身展現多樣性,期望能激起民眾好奇心,去觀察且尊重這些陪伴我們在地球上生存的夥伴。
在繽紛生命特展中,展示哺乳類、鳥類與昆蟲標本,現場共展示了26具哺乳動物骨骼、25件哺乳動物毛皮標本、9件化石精品及39件各種鳥類立姿標本,也首度公開展示超過800件典藏的世界的鳳蝶與兜蟲標本,藉由集合大量物件的展示,直接展現多樣性概念。
另外,也運用了近期臺灣學者的本土或世界研究為故事題材,搭配相關展品或標本來做科普推廣。展場還列舉臺灣的公民科學團體的成就與貢獻,以及世界各國題材的影展,看看如你我的常人,如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展場共分為四大單元,第一單元為人與自然,哲思步道牆布置多位作家、名人、科學家的名言,點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或自然觀察對科學的啟發。第二單元為生物多樣性就在你我身邊,是關於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的主題。第三單元則是生物多樣性,以多樣性極高的脊椎動物與昆蟲為代表,展現博物館的蒐藏功能,除了展示大批的陸域脊椎動物的化石、骨骼、毛皮與復原標本外,同時展出館藏自世界各地光鮮亮麗的昆蟲。
特展的最後單元是生命小劇場,以半環形空間定時播放在國內相當知名、每年舉辦的野望影展以及國人所拍攝的相關紀錄片,此空間將不定期舉行科教活動。只要減少人類活動,地球仍保有極強的復原能力。大家如果放慢生活步調,就能看到大自然的減損與增長。
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是全球共同關注的課題。1993年生效的國際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宣示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臺灣陸地面積雖小,但物種數量卻是所有國家平均值的100倍,海洋生物是全球平均值的400倍,所以說臺灣是「生物多樣性之島」一點也不為過。
臺灣擁有許多特有種生物,也擁有世上罕見的生物,民眾想了解臺灣與全球生物的多樣性,可以抽空至科博館第四特展室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