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在5月底以「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武漢肺炎(中共肺炎)有安全疑慮」為由,決定停止使用,但在週三(6月3日)又決定重啟該項藥物的臨床試驗。英媒爆出,先前WHO做這項停用決策時,所引用的數據來源有很大的問題。
英國《衛報》3日報導,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5月22日刊登了一份轟動醫界的論文,聲稱檢視9萬6千名感染武漢肺炎的患者後,發現使用「羥氯奎寧」治療,會增加致死風險;那項研究結果宣稱,以羥氯奎寧或相關氯奎寧治療的患者,死亡及心律問題的風險高於沒有服用這種藥物的患者。
刊出文章後, WHO即宣布暫停羥氯奎寧試驗,但到了6月4日又表示已準備好重啟試驗;其他數十項試驗也已恢復進行或正在重啟程序中。《衛報》便指出,先前WHO做出決策時,引用的數據來源有很大的問題。
報導指出,這些論文的資料來源是美國芝加哥一家小公司「Surgisphere」,該公司聲稱蒐集來自全球逾千間醫院的合法資料,並獲得學者採用,這些數據也被知名醫學期刊採用,如《刺胳針》、《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
這份研究不只影響了南美洲政策,還讓WHO及許多醫療機構做出「停用羥氯奎寧做治療」的決定。
然而,這篇論文的四名作者中有三人在4日撤回文章,理由是醫療公司提供的數據有問題,該公司不接受第三方同儕審查。
撤回文章的三名作者為主導研究的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教授梅拉(Mandeep Mehra)、蘇黎世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Zurich)的魯斯卡(Frank Ruschitzka)及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的巴特爾(Amit Patel)。
他們表示,提供數據的「Surgisphere」公司不願移交資料組作為獨立審查之用,因此他們「無法再擔保初始資料來源的真實性」。
研究報告的第4名作者德賽(Sapan Desai)是Surgisphere公司執行長,他拒絕回應文章撤回一事。
「Surgisphere」背景、數據備受質疑
《衛報》踢爆,根據公開資料,部分「Surgisphere」人員甚至沒有科學背景,一名職銜為「科學編輯」的員工,其實是科幻小說作家,許多跡象表明寫作是他的全職;另一名職銜為「市場行銷專員」的雇員,還是是成人產業模特兒及活動主持人。
此外,該公司在網路上相當不活躍,能見度甚低,在LinkedIn頁面只有不到100位關注者,Twitter上也只有160餘位關注者,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之間沒有任何發文;網頁當中的聯絡資訊按鈕,點擊後會連向加密貨幣網站的部落格頁面。
報導還指出,「Surgisphere」公司執行長曾涉及三件不當醫療訴訟官司,且2008年還在募資平台「Indiegogo」宣稱要發展「新一代穿戴式人類增強器」,稱其「能讓你實現從未想過的體驗」,但該設備到現在都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