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家教珍事】王氏父子教子有方

王夫之是明代末年的舉人,在清初能始終保持民族氣節,並在學術上取得很大成就,成為著名思想家,與他父親王朝聘從小對他施以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圖/志清)
王夫之是明代末年的舉人,在清初能始終保持民族氣節,並在學術上取得很大成就,成為著名思想家,與他父親王朝聘從小對他施以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圖/志清)

文/默安
王夫之,衡陽(今屬湖南)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字而農,號薑齋,別號一瓢道人、夕堂、雙髻外史等;因曾築土室,居於石船山中,故學者又稱他船山先生。

王夫之是明代末年的舉人,張獻忠揭竿而起,曾邀他前往,並將他父親王朝聘擄去,扣為人質,實際是想逼迫他就範。王夫之自己用刀將身上刺得遍體鱗傷,叫人抬去見張獻忠,願以身替父歸。張獻忠見他傷重,便將他和王朝聘一起放歸了。

明亡後,清兵南下,王夫之在湖南衡山,曾舉兵抗清。兵敗後,又入南明永曆朝廷。後來,因目睹永曆朝的腐敗,憤然辭去。此後便在石船山中築室隱居,一心發憤著述,前後有四十年。隱居時,曾有地方官因慕其名聲,想請他出山,王夫之均不為所動。他善詩文,工詞曲,更重要的是精於學術,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等不少哲學著作。

父親教育有方 

王夫之在清初能始終保持民族氣節,並在學術上取得很大成就,成為著名思想家,與他父親王朝聘從小對他施以嚴格教育是分不開的。王朝聘是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鄉試副榜貢生,平時對子女的教育嚴格有方,在族人中傳為美談。

王朝聘教育子女的方法很獨特,他並不採用疾言厲色的教育方式,而是和風細雨地加以誘導。每當子女行為不妥時,他總是和顏悅色地加以正面教育,耐心啟發誘導。王朝聘不允許子女學博戲、馬球以及武藝雜耍這類遊戲,有時他拿出棋子讓子女們對弈。平時閒坐,就教一些先人的語錄,分析講解給子女聽,同時還教他們一些歷史以及先人的風範、事蹟等。

王朝聘又常常與子女挑燈長談,有時到半夜也不休息。王夫之小時候,不懂得自我約束,常說錯話,每當這時候,王朝聘並不急著責備他,只是神情嚴肅地不和兒子說話,讓他自己從內心反省。等到王夫之內心真正認識到錯誤,流著眼淚表示一定加以改正後,他才加以批評誘導,幫助兒子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錯誤。

以詩歌教子立志

王夫之繼承了父親家教的優良傳統,也很注意子孫們的教育。王夫之曾以詩歌的形式,教育兒子立志,注意不受世俗的壞影響,他在詩歌中寫道:「立志之始,在脫習氣。習氣熏人,不醪而醉。……袖中揮拳,針尖競利。……豈有丈夫,忍以身試。……焉有騏駒,隨行逐隊?無盡之財,豈吾之積。目前之人,皆吾之治。特不屑耳,豈為吾累。瀟灑安康,天君無系。……以之讀書,得古人意。以之立身,踞豪傑地。以之事親,所養惟志。以之交友,所合惟義。……」意思是說:開始立志時,關鍵在於不受世俗之氣影響。世俗之氣最會感染人,就像不喝酒也會醉一樣。那些受了世俗之氣毒害的人,常在袖子中揮拳,暗箭傷人,又拚命去爭針尖上的一點點蠅頭小利。哪裡有大丈夫而甘心去跟他們學的?又哪有一個才能出眾的人願意跟這樣的庸俗之輩為伍?那些無窮無盡的財富,不是我們這樣的人所應積蓄的。眼前看到的那些人的品性,都是我們所應該戒除的。我們實在是不屑於像他們一樣願意為財產所累。瀟灑脫俗、平安康健是我們所嚮往的,可以無拘無束,思想自由奔放。用如此境界讀書,就能很好領會古人的深意。用如此境界立身,不怕不能做豪傑。用如此境界去奉養長輩,就能培養起高尚的情操、志向。用如此境界去結交朋友,行為就能合乎禮義。王夫之要求兒子不要受世俗之氣的影響,表現了他的超脫。

王夫之還寫過一首詩,教育自己的侄孫,同樣是教育他要樹立高尚的志趣和遠大的志向。他寫道:「傳家一卷書,惟在汝立志。鳳飛九千仞,燕雀獨相視(「鳳」比喻志趣高遠的人,「燕雀」喻胸無大志者)。不飲酸臭漿,閒看旁人醉。識字識得真,俗氣自遠避(教育侄孫要遠避世俗之氣,不受世俗影響)。人字兩撇捺,原與禽字異。瀟灑不黏泥,便與天無二。」這一首詩和上一首詩,都是要求兒子、侄孫等立志、脫俗,有些話說得極其深刻。如說「人」與「禽」有根本的區別,不要去追逐財富之類的東西,要瀟灑脫俗,不沾世俗的汙泥濁水,就可達到人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