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製造業估下半年營運好轉 廠商關切疫情走勢、美中爭端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記者賴意晴/攝影)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記者賴意晴/攝影)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肺炎疫情衝擊臺灣上半年製造業景氣,中經院調查,2020上半年製造業的營運狀況、利潤率都較2019年下半年差,擴散指數分別為24.3%、26.8%。不過,

由於疫情趨緩,廠商預期下半年營運狀況將好轉,擴散指數為57.2%,且製造業除了留意疫情走勢,美中爭端及匯率波動也是關注焦點。

中經院週三(7月29日)發布「2020上半年臺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製造業在今年上半年的營運狀況擴散指數與利潤率擴散指數分別為24.3%與26.8%,較前期大跌34.2與25.2個百分點;以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營運狀況、利潤率也都較2019年下半年差,營運狀況擴散指數與利潤率擴散指數各為34.9%與32.7%,較前期大跌22.1與17.6個百分點。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儘管製造業與非製造業廠商皆預期下半年營運狀況將逐步好轉,但利潤率仍持續下滑,擴散指數為49.6%。對於影響總體經濟的關鍵因素,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皆指出,最關切議題為武漢肺炎(中共肺炎)疫情走勢(91.3%),其次為美中貿易紛爭重啟(61.4%),第三則是匯率波動(53.8%)。

臺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表現不理想,但廠商普遍認為下半年會擴張、情況也樂觀許多,主要是因為國內疫情發生在第一季,目前已逐漸趨緩,讓第二季經濟活動開始復甦,且國旅明顯上升,內需獲得明顯支撐。

中經院分析,從肺炎疫情來看對臺灣產業的影響,首先是「供給斷鏈」,促使廠商思考供應鏈分工問題;接著是停航、停班與封港、塞港造成的物流問題,還有需求下降與營運中斷所導致的資金斷鏈風險,都讓廠商重新審視營運模式,也導致廠商思考,往後是否會有更多廠商發展為「在地化」與「區域化」的營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