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硃砂有毒嗎?——從古代醫典及現代藥典看硃砂

硃砂(粒塊、鮮紅、極重、平滑明亮、金剛光澤閃爍、 質脆易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硃砂(粒塊、鮮紅、極重、平滑明亮、金剛光澤閃爍、 質脆易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文/陳大眞(中醫博士)
【編者按】近日發生一起「臺中前議長家庭集體鉛中毒」事件,追究肇事原因,可能是「食用中藥中誤用硃砂入藥」。該事件引發社會大眾的關注,今天就為大家解開「硃砂」的神祕面紗。

硃砂又名辰砂、丹砂,為古代煉丹藥的重要原料,主要成分為硫化汞。

巴寡婦清 買賣硃砂致富

在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最有名的女富豪,就是靠硃砂買賣而致富,秦始皇還特地為她在今重慶市建立一個懷清臺,以表彰她的品德。這位女子就是巴寡婦清,其後人稱之為巴清。漢朝司馬遷亦將此事記載入《史記》當中,由此可見其女子之偉大,更可見硃砂在戰國時期就是非常重要的礦產。

硃砂在古代的多種用途

硃砂古代拿來用作很多用途,除了可以用來作染色劑之外,純化後去除硫的硃砂還可用來提煉水銀,可以用來防腐。

據說秦始皇陵墓裡除了上千兵馬俑之外,也有護城河,其中用來當河水的,就是具流動性且閃閃發亮的金屬物質——水銀,而如此大量的水銀就是從硃砂中提煉出來,除此之外,許多古代的墓葬中也會拿硃砂來做防腐和防盜的功用。

繁複工法 淬鍊硃砂入藥

中醫拿硃砂來入藥作為鎮靜之用,主要為硫化汞(HgS),主產於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西南地方。全年都可以採挖,採挖原礦石之後將之劈開,取出岩石中夾雜的少數硃砂,再將礦石碾碎。硃砂因為密度比水大的原因,因此將水加入碾碎後的礦石,除去浮於水面上的雜質,取沉積於底部的硃砂,再將之晾乾,其品質以色紅鮮豔,微透明有光澤為佳。

硃砂原礦。(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硃砂原礦。(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合成硃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合成硃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然晒乾後的硃砂,在使用前還要經過炮製方可使用,其常見的炮製手法先用磁鐵吸去含鐵的雜質,再將其置於缽中,加入適當的水研磨後,再加入大量的清水攪拌,接著靜置一段時間待粗粒下沉,細粉懸浮於水中時,取上層懸浮液,下層的粗粉加清水再研磨。

硃砂透光性。(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硃砂透光性。(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左為鏡面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左為鏡面砂。(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如此不斷地研磨,取上層懸浮液,直到不能再取,最後將所取的懸浮液合併靜置,乾燥後再研散,儲放以待使用,而此炮製之法稱為「水飛法」,主要是用來去除藥中的雜質,而達到藥效專一的結果。

硃砂依其品質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辨別方式。除藥中的雜質,而達到藥效專一的結果。依其品質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辨別方式,可參考網站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6%9C%B1%E7%A0%82/)而硃砂在炮製的過程中,不可以火煅的方式處理,不然使用上會出現水銀中毒的現象。

硃砂有毒和無毒的爭論

至於硃砂有毒和無毒的爭論,在歷代本草中一直有所爭論。

其中魏晉時期的《名醫別錄》、宋代的《開寶本草》、《圖經本草》等皆記載為無毒。

而另一記載用生無毒,火煅用有毒,此觀點始於明代李時珍所著之《本草綱目》:「丹砂,《別錄》云無毒,岐伯、甄權言有毒,似相矛盾。按《何孟春餘冬錄》云:丹砂性寒而無毒,入火則熱而有毒,能殺人,物性逐火而變。此說是也。」而在清代陳士鐸所著《本草新編》也持有類似觀點,謂「丹砂,⋯⋯生餌無毒,煉服殺人。」

因此硃砂有毒無毒之論戰爭吵了上千年。而目前中國大陸2015年的《中國藥典》記載其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而臺灣依據署授藥字第0940002424號公文公告自105年5月1日起禁止中藥用硃砂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由此可見禁用硃砂是目前的潮流。

然而許多特效名方如「安宮牛黃丸」(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5%ae%89%e5%ae%ae%e7%89%9b%e9%bb%83%e4%b8%b8/)中所含藥材就包含硃砂,雄黃等礦物類藥材,其清熱解毒,鎮驚)中所含藥材就包含硃砂,雄黃等礦物類藥材,其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顯著,現代用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尿毒症、肝昏迷、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以及感染或中毒引起的高熱等病證,其效果非常顯著,因此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藥材,然而應該禁用或是如何安全的使用,仍有待大家一起研究討論。◇

【作者簡介】陳大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博士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療智慧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國中醫醫學校院共通教材編撰委員會中藥學科 編撰委員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 特聘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兼任講師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河洛藥典 www.whatsinTCM.com 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