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溫屢創新高,勞工在室外的工作安全倍受關注。立院時代力量黨團總召邱顯智19日提議,勞動部不能只建立預警機制,應盡快制定高溫假,才能實質保護勞工;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則說明,所謂高溫假不是整天放假,而是當溫度達高溫標準時先休息,等氣溫降低再繼續工作。
根據資料顯示,氣溫超過36度的日子逐年增加,臺北市氣象站7月24日偵測到39.7度高溫,創下自1897年設站以來的最高紀錄,臺北站7月觀測到超過38度的天數就有8天。國民健康署也統計,今年5至7月,熱傷害至急診就診高達1,608人次,創10年新高。
邱顯智19日舉行「氣溫屢創新高,高溫假刻不容緩」記者會。他表示,為因應極端氣候可能對勞工造成傷害,勞動部長許銘春2018年5月曾表示要研究制訂高溫假,但2019年卻改口稱「歧見過大」,因此僅製作「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提供預警機制。
但依勞動部資料顯示,去年高氣溫戶外作業的專案勞檢,共計2,225場次,查到有1,217場次違法,結果只罰了1場次,其他都是「通知事業單位限期改善」,顯示高溫天氣造成勞工熱傷害的風險大增。
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表示,以台電勞工為例,工安事故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夏天,主因是天氣炎熱溼度又高,高架作業屬於重體力、重勞動的工作,高溫溼熱天氣容易讓勞工反應不及,因此希望當氣溫達到37至40度時,就應該要讓勞工休息,並將休息時間納入工作時間中;而惡劣氣候的工時不該超過8小時,也應該發放高溫津貼體恤勞工辛勞。
針對發放高溫津貼,台灣郵政產業工會副理事長陳廣志表示認同,他說,每天都有6千多位郵差在外面高溫曝曬4~5個小時,今年就發生郵差送信熱到暈倒,郵局制服雖然增加排汗跟透氣效果,但這還不夠;況且勞動部說過要避開炎熱時段出勤,但因人力不足,實務上根本不可能做到,期望郵局能考量現實發放高溫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