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被誤會時不辯解 君子善利萬物而不爭

老子的《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中國古代很多君子具備這一品性。(Shutterstock)
老子的《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中國古代很多君子具備這一品性。(Shutterstock)

文/許茹
生活中難免有被人誤解的時候,是竭力解釋、激化矛盾,還是退一步,以寬厚心待之?

寬厚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過,即便自身需要忍讓、需要吃虧,即便自己被誤解。歷朝歷代,以寬厚之心面對誤解而為世人所敬重者並不罕見。

遭誤會不辯解

直不疑,是漢文帝時的郎官,與他住在一起的還有張姓郎官和李姓郎官。一天張郎官告假回家探望母親,匆忙間誤拿了李郎官的一袋金子。第二天,李郎官發現金子丟失,就懷疑是直不疑拿的。直不疑沒有辯解,反而謝罪,並買來等值的金子,還給了李郎官。

過了幾天,張郎官從家裡回來,將錯拿的金子還給李郎官。李郎官十分慚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依舊沒有任何怨言。真相水落石出後,時人都稱讚他是寬厚之人。

文帝聽說後,將其提拔至太中大夫。七國之亂的時候,直不疑參加了平叛戰爭。景帝後元元年,他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後被封為塞侯。

劉寬不與丟牛人計較

劉寬,東漢名臣,漢高祖劉邦的十五世孫。他自少年起便研習《歐陽尚書》、《京氏易》,尤其擅長《韓詩外傳》,且在觀星、占卜、算術、曆象等方面都頗有研究,號稱「通儒」( 學識淵博的儒者)。

在為官時,劉寬處理政事仁厚寬恕,施行德政,就算在很急迫的時候,也沒有看見他臉色急切有變。他對待下屬、僕人也都是如此。如若施行政策有功,就將功勞都讓給屬下,若出現過失時,便自己引咎負責。

一次,劉寬要招待客人,便派僕人去買酒。隔了好久,僕人才醉醺醺回來。客人忍不住罵他是「畜生」。劉寬雖然沒說什麼,但很快派人去看這個僕人,以防止他自殺。他對身邊的人說:「他是個人啊!罵他是畜生,還有什麼樣的侮辱比這更厲害呢?所以我怕他會去死。」

有一天,劉寬乘牛車外出,路遇一個丟失了牛的人,他指著劉寬駕車的牛說正是他丟的。劉寬沒有說什麼,反而下車將牛卸下來給他,然後自己步行而歸。

過了一會兒,丟牛者找到了自己丟失的牛,就將劉寬的牛送還,他非常慚愧,叩頭謝罪說:「我很羞愧辜負了您這樣的長者,您怎麼處罰我都可以。」劉寬卻說:「東西有相似的地方,事情也容許出錯,還麻煩你把牛送還給我,為什麼還要謝罪呢?」當地人都很佩服劉寬的不計較和胸懷的廣闊。

卓茂不爭執

卓茂, 東漢晚期大臣, 雲台二十八將之一。他生性仁愛恭謹,頗受鄉鄰朋友喜愛。由於他知識淵博,人稱「通儒」。走入仕途後,他先是做了丞相府史,頗受丞相孔光稱讚,後任黃門侍郎。在任密縣縣令時,政績突出,深得百姓愛戴、官吏信服。王莽篡漢後,他稱病辭官回鄉。更始元年,擔任侍中祭酒,得知更始政權政局混亂,以年老為由告老回家。

卓茂生性不喜歡爭執,即便在被人誤解時。一天,他出門坐馬車辦事,一個丟失馬的人說卓茂騎的馬是他的馬。卓茂便問那個人:「你的馬丟失多長時間了?」回答是「一個多月了。」

卓茂騎的這匹馬已經買了好幾年了,雖然心中知道這個人認錯了,但還是默不作聲地解開馬交給那個人,然後自己拉起車離去。離去前,他回過頭對那人說:「如果不是你的馬,勞煩送到丞相府還我。」後來,馬的主人從別處找回了自己丟失的馬,就到丞相府還馬,並磕頭向卓茂道歉,卓茂並不怪罪他。

呂蒙正器量不凡

北宋大臣呂蒙正是一個寬厚仁慈之人,從不計較別人的過錯。在他剛做宰相時,一個官員在上朝時隔著簾子指著他,非常鄙夷地說:「這種貨色的人也能做宰相嗎?」顯然,這個官員對於呂蒙正的成見、誤解很深。

可是呂蒙正卻裝作沒有聽見就走過去了。他的同僚很生氣,要追問那個官員的姓名,被呂蒙正制止了。到了下朝的時候,這位同僚仍然為他鳴不平,後悔沒有問出那人的姓名。呂蒙正說:「幹嘛要知道呢?一旦知道了這人的姓名,就不容易忘記,不知道不是更好嗎?」人們都很佩服他的器量。

《周易》中說:「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面對誤解時,寬厚、忍讓是真正大德之士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