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對陸企華為的禁令在今年9月15日正式生效,相關企業想要將技術、軟體晶片提供給華為,都需經美國政府允許,美中緊張關係升溫;臺美雙方的外交關係則是有新進展,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的推特簡介變更為「臺灣駐美大使」(Taiwan Ambassador to the US),通常臺灣對有邦交關係還會設立「大使館」,蕭美琴這樣的更名深具意義。
美國制裁華為行動 專家:中共造成的
對於美中新冷戰與過去冷戰之間的差異,戰略學者蘇紫雲說,傳統的冷戰指的是以核子物武器為基礎,兩國之間相互對抗取得的「恐怖平衡」,而現在的美中新冷戰指的是「科技民主」與「科技威權」之間的對抗,美國早在2018年修訂的《國防授權法》,就已將中興通訊、大疆無人機及海康威視等中企,列入對資安存有威脅的名單中,而這次美國制裁華為,只是科技民主陣營對中共的第一波圍堵,預估美國下一步還會對類似中興電訊等的中企進行圍堵。
蘇紫雲表示,美國採取的相對應措施,本質上還是中共政府造成的結果,因為中共是個威權政府,對境內施行《國家情報法》,也就是所有企業組織、個人都要替國家蒐集情報,所以這些中國科技廠商本身其實也是受害者。
供應鏈自中移出現陣痛 專家:長期為利多
蘇紫雲說,大部分企業的生產基地都在亞洲,亞洲也就成為美中新冷戰的第一戰場,目前首要就是將相關供應鏈從中國移出,亞洲可能會因此出現短暫的「陣痛」,但長期來看會是利多,也就是說,廠商從中國轉移到勞力密集的東南亞、印度等國家,對整體貿易秩序,工業、產業及國家安全,都有絕對的正面效益。
蘇紫雲接著說,在這樣社會秩序、安全都確保的情況下,才不會讓物聯網(IOT),或後續5G高速服務的過程中,中共有機會竊取使用者個體資料,並拿去作為危害民主的工具,只要這個疑慮消除了,全世界的科技服務產業就會更蓬勃發展。
「臺灣的角色其實更重要」,蘇紫雲強調。他表示,美國國務院次卿最近訪臺,能夠確保臺灣加入民主供應鏈,這是個相對完整、秩序穩定,且市場龐大的經濟體系,而未來精密電子業將會扮演重要角色,臺灣在這領域的標的就是台積電,可說是未來經濟、人類發展科技,及科技經濟最核心的供應者。
蘇紫雲表示,臺灣有這麼好的戰略產業,加上未來臺灣政府強化對敏感科技的保護,屆時臺灣在這個民主供應鏈中,就即具堅固的戰略位置,甚至擴及軍事安全合作、外交關係的實質加強。
專家估「一中政策」將有結構性改變
回顧過去的美中關係,蘇紫雲說,在1990年代,美中關係相對緊密,因為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都有個和平的中國夢,認為中國發展經濟後,就能進行和平演變,所以當時都給予中國零關稅的最惠國待遇,就這樣持續了近20年時間,而在2017年後,川普執政揭穿了北京身上的「國王的新衣」,認為中共只享受美國讓利,每年有4千億美金的貿易順差都給了中國,中共卻用這些錢購買武器威脅盟國,並發展科技監控人民。
談到現在的美中關係,蘇紫雲認為,美中在外交定位上,可能會重新調整,美國可能將所謂的一中政策「虛位化」,就是不認為中共可以代表中國,這點非常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能趨勢就是會出現結構性改變,首先就是美國將中國降為領事關係,接著幫助中華民國重新加入聯合國,也就是說美國對「一中政策」的認定對象,合法代表性變成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