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小兒咳嗽中醫治療

咳嗽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春冬為多,外界冷熱變化,影響肺氣宣肅,加上小兒臟腑脆嫩,更容易發生。(Fotolia)
咳嗽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春冬為多,外界冷熱變化,影響肺氣宣肅,加上小兒臟腑脆嫩,更容易發生。(Fotolia)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咳嗽是小兒肺部疾患常見症候,有聲無痰為咳,有痰無聲為嗽,有痰有聲為咳嗽。有聲無痰肺氣傷,有痰無聲脾動溼,因此咳嗽是初傷於肺,繼脾動溼。咳嗽雖是一症候,但咳和嗽兩者含意不同,又兩者多併見,故多稱咳嗽。 

咳嗽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春冬為多,外界冷熱變化,影響肺氣宣肅,加上小兒臟腑脆嫩,更容易發生。 

《黃帝內經》中提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說明其他臟腑病變,也可造成咳嗽,但皆和肺臟有密切關係。 

小兒無論外感或內傷,皆可導致咳嗽,但外感咳嗽多於內傷咳嗽。小兒在百日內的咳嗽病變,有「胎嗽」或「乳嗽」的特別名稱。 

小兒臟腑未充,肌膚柔弱,衛外功能差,由於寒暖不自知,難以適應外界氣候變化,因此在春冬之時,最容易受到六淫之邪侵擾,邪氣或口鼻而入,或從皮毛而受,肺部必首當其衝,使宣降失常。平時肺部有宣發與肅降的功能,因而能夠保持肺氣通暢,呼吸調勻,一旦肺受外邪侵擾,肺失宣降,肺氣鬱閉不宣,清肅之令不行,就發為咳嗽。 

痰濁內生,貯肺作咳。小兒脾胃薄弱,易為乳食、生冷、積熱所傷,脾失健運,水穀不能化生精微,反釀痰濁,上貯於肺,壅塞氣道,導致肺氣不能宣暢,引起咳嗽。此即「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的道理。常見的還有小兒肝氣亢逆化火,木火上炎,心火亦上炎,火煉津液為痰,阻礙肺氣肅降,亦能導致咳嗽。 

在治療方面,若風寒初起,咳嗽頻作,喉癢聲重,鼻塞流涕,可散寒宣肺,常用藥物有旋覆花、細辛、荊芥、前胡、半夏、茯苓、生薑、甘草等;若咳嗽不爽,痰黃黏稠,口渴咽痛,鼻流濁涕,此微風熱犯肺,可用疏風肅肺的方法,常用藥物有如桑葉、菊花、杏仁、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甘草。若口渴氣粗,可再加石膏、天花粉,若咽喉腫痛,可再加牛蒡、射干、玄參、大青葉,若痰多再加栝蔞、貝母。此外陰虛燥咳可用沙參麥冬湯,脾虛久咳可用六君子湯,痰溼咳嗽可用二陳湯等等。 

對於肺熱燥咳,食療可用冰糖水梨水煎服。◇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