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台美產業供應鏈四面向合作 蘇揆:互補雙贏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圖)在會中說明全球供應鏈重整下臺美夥伴關係。(中央社)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圖)在會中說明全球供應鏈重整下臺美夥伴關係。(中央社)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經濟部22日向政院報告「全球供應鏈重整下的臺美夥伴關係」。院長蘇貞昌表示,臺美供應鏈合作四大面向包括:「半導體、通訊、AI等尖端科技產業」、「綠能及創新產業」、「健康戰備產業」以及「開發全球市場」是現階段最具潛力的策略性合作領域。如能落實,專家估計可為美創造千億美元價值,而臺灣也可進一步鞏固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

蘇貞昌22日在院會上表示,我國積極爭取和美國協商BTA(雙邊貿易協定),美政府部門、國會、民間也呼籲川普政府應啟動BTA談判。臺灣「高階硬體製造」擁與美國「高科技發展龍頭」優勢互補合作,定可創造「讓臺灣再起」、「讓美國經濟壯大」巨大經濟效益。

蘇貞昌指出,臺美如能落實四大策略性領域合作,專家估計,至少可為美國創造千億美元的附加價值,以及數十萬乃至百萬人以上的工作機會,而臺灣也可進一步鞏固在全球供應鏈關鍵地位。

蘇貞昌請經濟部、經貿談判辦公室及各相關部會,持續推動和美國經濟戰略對話和協商,盡快提出產業策略性合作計畫,搭建國內業者與美商合作平臺,深化臺美經濟合作,共同推動供應鏈重整。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表示,臺灣在資通訊包括筆電、電纜數據機、伺服器主機板、路由器等硬體市佔全球第一,未來雙方可在行動裝置、AI高效能資料運算技術、自駕車、物聯網方面加強合作。「臺灣製造」與美國品牌技術合體是互利雙贏,打造世界性行銷網絡,臺美合作進軍印太地區是最佳策略聯盟,有利美國製造業再起,及鞏固臺灣供應鏈關鍵角色。

實際範例包括:電動車龍頭特斯拉供應鏈證明「製造業重返美國」,還有投資臺灣完全互惠不相衝突。在尖端科技範疇中,臺灣半導體製造,結合美國技術研發優勢,台積電赴美設廠是指標案例。

除了半導體,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補充,「創新產業」方面,我們與思科正進行5G開放網路研究,以及Google、亞馬遜設立臺灣研發中心;此外「健康戰備產業」合作,美製藥研發搭配臺灣醫材組裝能量相互補;而「能源部分」,臺灣2025年天然氣發電預計佔50%,過去我多向中東地區進口,為分散來源風險,已增加從美國進口量;另,美國奇異公司在臺設天然氣發電廠,有助我國能源轉型。陳正祺強調「臺美合作不只製造業,也已轉入下一個數位世代領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