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螞蟻集團的上市進程僅用了36天,各方為其「大開綠燈」。集團的股票代碼688688、發行價68.8元(人民幣,下同),中籤基礎號碼也為668。外界分析,這些都凸顯了中共體制「特事特辦」的特色。
據估計,螞蟻集團僅散戶申購就創3兆美元紀錄,總市值或可達到2.1兆元(約9.18兆元新臺幣),是全球迄今規模最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
但是,北京時間11月3日晚間,上海證券交易所突然宣布暫停螞蟻集團在A股科創板上市,集團H股掛牌上市也隨後暫緩。外界普遍猜測,這與馬雲幾日前得罪王岐山有關。
馬雲挑戰王岐山 官媒猛烈反擊
在10月24日舉辦的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上,王岐山發表視訊演講,談到「要堅持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而馬雲卻在隨後的發言中炮轟中國銀行業存在金融的「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監管」,並表示中國當下的金融問題不是存在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健康的金融系統。二者的言論幾乎針鋒相對。
馬雲的這些話獲得大量支持,但官方的批評聲音很快出現。10月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在外灘金融峰會上發言說,金融科技本質是一種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活動。無論叫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始終不能忘記金融屬性,不能違背金融運行的基本規律,否則必然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10月26日,中共中央機關報《光明日報》旗下的新聞網站「光明網」發表文章〈光明網評論員:馬老師所言或未危言聳聽卻張冠李戴〉。稱馬雲以「外行非專業人士」的身分,瞄準時下的金融監管火力全開。
10月27日,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的《證券日報》發表文章〈把金融監管對立化有失公允〉,稱「不惟銀行像當鋪,馬雲最為鍾愛的『螞蟻』,和當鋪也不存在基因層面的差異」,並批馬雲簡單地把監管對立化等,「於邏輯、於現實都很難講得通,且顯失公允」。
10月31日,中共央行旗下《金融時報》官方公眾號轉發文章說,「有些Big Tech公司設立之初不需要接受審慎監管,但後來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比如螞蟻集團,拿到了很多的金融業務牌照,可以進行與銀行類似的存貸款業務,就需要進行審慎監管』。」
11月1日和2日,該報繼續接連發表文章〈資深學者:大型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與監管〉和〈資深學者:在金融科技發展中需要思考和釐清的幾個問題〉。
11月2日,中共央行、中共銀保監會、中共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對螞蟻集團實際控制人馬雲、董事長井賢棟、總裁胡曉明進行了監管約談,約談的具體內容沒有披露。
11月3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於2019年8月在第三屆中國金融40人伊春論壇上的相關言論也被重新挖出,並被多個陸媒轉載報導。黃奇帆當時說,「馬雲幾千億花唄、借唄,錢從哪裡來?先銀行貸款,再發ABS(資產抵押擔保證券,Asset Backed Security)。花唄、借唄30多億資本金搞到了3千多億,放大了100倍。」
11月3日晚間,螞蟻集團被暫緩上市。
分析:中共政治至上 馬雲恐難翻身
東亞研究協會研究員至清向《大紀元》表示,螞蟻集團上市其實對利益各方都有好處:中共可以拿到國際投資者幾百億的美元;螞蟻拿到資金,公司可進一步發展;國資、紅二代也都借機發財。
但是中共向來政治至上,馬雲掌控的金融帝國敢挑戰現政權副主席,這是無法容忍的。
至清還認為,「王岐山曾經是中國銀行壞帳的救火隊長,對中共金融穩定做出了絕對的貢獻。以王岐山的功勞,馬雲竟然敢挑戰他的講話,這肯定是勃然大怒。馬雲的股權裡面基本上都是國資、紅二代和當權者的利益,誰能輕易動這個東西?也只有王岐山敢為之。」
此外,至清指出,上交所的公告裡提到螞蟻集團「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者資訊披露要求」等內容。這從投資銀行專業角度看後果很嚴重,基本等於被否決。馬雲能否翻身,要看在中共體制下背後雙方勢力的較量。
至清這一觀點和其他投行人士的看法相吻合。據《蘋果日報》報導,多名投行人士認為這是政治事件,上交所的用詞「非常嚴重」,可解讀為螞蟻的營運模式或出現重大改變,有可能不符合上市資格,並不是更新招股書就可解決的。
分析:影響惡劣 給境外投資者一個教訓
據彭博社消息,有資深金融界人士認為,一間中國公司原本將在國際上創下IPO紀錄,卻在上市前夜被官方干預叫停,這必然會影響到國際投資人未來對中國公司上市的風險預期和認知。
也有分析人士對中國金融市場宏觀層面存在的問題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波及全球市場。
至清表示,這一事件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對於境外投資者來說是個教訓。「股票已經發行了,交易所卻無端暫停上市,聞所未聞;國際熱錢打新股是需要成本的,錢已經都借了,利息是要付的;證券市場非常看重信用,一支股票,說讓上市就上市,說不讓上市就不讓上市,這無法無天無規矩,以後誰敢來?」她說。
她表示,螞蟻批准股票發行的速度就非常驚人了,現在突然停止上市,更驚人。這讓國際投資者略窺中共的真實情況——完全沒有規則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