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未遠端轉移,經過開刀重建及放射線化學治療,腫瘤幸運地控制下來;然而外觀的改變,發聲及吞嚥功能的缺損,經濟的重擔,卻已經為自己及家庭帶來長久深遠的影響。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弘晉說,嚼食檳榔一直以來伴隨著臺灣社會的勞動文化,檳榔及其添加物具有興奮中樞神經的功能,使得許多人藉此提振精神,調節心理壓力。然而檳榔早在2003年就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而在國內的口腔癌患者中,更高達九成有嚼食檳榔的習慣。
香菸檳榔酒 患口腔癌機率高
檳榔菁仔成分含有檳榔素、檳榔鹼,都具有致癌性,以及粗糙的纖維會摩擦並傷害口腔黏膜,日久會造成口腔黏膜纖維化、白斑、紅斑,最終可能轉變成口腔惡性腫瘤。其添加的石灰為強鹼,更進一步促使細胞變異及癌化,對牙周及美觀的傷害亦有顯著的負面影響。根據大型研究統計,合併嚼食檳榔、吸菸及酗酒的狀態下,罹患口腔癌的機會竟高達一般人的123倍。
口腔癌已列男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4名,且有繼續向上攀升的趨勢。口腔癌至今仍然以手術切除為最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即使重建外科技術的日益進步,口腔及顏面結構的受損往往伴隨著不可逆的功能傷害。
陳弘晉表示,治療所帶來的後遺症,如咀嚼、吞嚥、構音的困難、頸部僵硬水腫、顏面缺損、骨壞死,對病友來說除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與人溝通的社交困難及面對可能的復發風險,更造成病友的心理壓力。壯年男性的罹癌可能迫使其需要離開職場,面對家庭經濟支柱的突然倒下,如此沉重的負擔及煎熬更是難以想像。
拒絕檳榔 守護自身健康
他呼籲民眾,為了健康,以及所珍惜的家人,省下來購買檳榔的錢也可以試著用別的方式犒賞自己從中獲得回饋。再者尋求替代方法,以適量的茶和咖啡來提神,添加衣物以增加保暖,並可試著透過口香糖和蒟蒻條的咀嚼作為替代。
此外,試著遠離現場或轉移話題來處理旁人嚼檳榔的邀請,平實誠懇的告訴友人並肯定彼此的友誼不因戒食檳榔而受任何影響。最後要保持警覺,如果曾經嚼檳榔除可參加各醫療院所的口腔篩檢服務,一旦口腔或頸部出現腫塊、及2週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請早期就醫尋求協助,現代醫學在初期口腔癌上有相當好的治療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