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檢查已是第4期胃癌,腫瘤侵犯至周邊臟器,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會診一般外科評估手術可行性。考量嚴重的營養不良將影響治療成效,陳家輝醫師先以腹腔鏡進行胃腸改道,提升營養狀況,再安排化療、放療縮小腫瘤。之後,再執行根除性的「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擴清術」,曾先生恢復良好,恢復進食,目前定期回診追蹤。
胃癌位居臺灣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9位、世界癌症死因的第2位,好發於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惡性貧血、胃腺瘤性瘜肉以及嗜鹽醃、煎炸、炙烤,煙燻魚、肉和高香料食品者,由於罹癌初期沒有特異性症狀,因此病人易忽略脹氣、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等警訊,但胃癌進程快,若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病情多已延誤。
陳家輝指出,胃的構造從上到下可分為胃底、胃體、胃竇3部分,治療胃癌最好的方式是依照腫瘤位置執行「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再合併淋巴廓清,才能有好的預後。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雖無法進行根除手術,但也能針對腫瘤造成的出血、穿孔及阻塞進行姑息性治療,如腸胃繞道、輔助性療法縮小腫瘤,手術切除部分腫瘤,以提升生活品質。
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胃癌手術存活率明顯提升,第一期就手術的5年存活率高達90%,儘管是第4期胃癌,5年存活率也有10%。不過,陳家輝說,並非所有第4期患者皆能以此種方式治療,醫療團隊必須視病灶的擴散程度、營養狀況加以評估,與病家討論最適切的治療方式。
陳家輝也提醒:「胃癌的發現時機和首次手術攸關病人預後,因此民眾如有胃部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