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虛症狀:
基本上,腎陰虛會出現一些臨床的症狀,最常見的為兩邊手、足掌心加上胸腔中心。會有煩躁而感覺發熱。
其發熱的原因可能是,這些地方密布許多血管之外,棕色脂肪多分布也是原因。棕色脂肪是一種發熱的組織,常見於身體內血管較多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心煩熱的症狀。
另外,也會因為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副交感神經被相對抑制的情況,而出現口水分泌減少,而產生口乾舌燥的症狀。另可能在睡眠的時候,因受正腎上腺的影響而產生失眠多夢的症狀。而又因為交感神經的興奮,有大量的汗腺分泌,而產生盜汗的情況。
由上可知,腎陰虛主要和自主神經出現問題有很大的關聯性。當其協調身體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各種的症狀出現。而腎陽虛又稱為命門火衰,主要有畏寒怕冷,四肢發涼等症狀,根據研究,其可能和中樞神經下視丘所控制的功能低下有關。
【枸杞子】
對腎陰虛能改善的中藥很多,其中枸杞子(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6%9E%B8%E6%9D%9E%E5%AD%90/)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枸杞子為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或寧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之乾燥成熟果實,主要產於寧夏、甘肅、青海等地。目前在臺灣也有出產枸杞子,其果實較小顆,口感也是偏甜,通常在夏、秋兩季果實呈現橙紅色時採收。晒至果皮皺後,最後到外皮乾硬,果肉柔軟再除去果柄,通常以粒大、肉厚、色紅、種子少、質地柔軟者為佳。
選購要點:通常選購時,除外觀之外,也可以用口嘗當作鑑別。基本來說,舌頭能嘗出鹹味,或是苦味太重者,品質較差。而因為其果實表面有一層蠟質,在晒乾的過程中不容易乾燥,所以在加工過程中,會將採收下來的果實用含有食用鹼(Na2CO3)的熱鹼水泡過,用來破壞果實表面的蠟質層,加速果實乾燥。這就是為何市售的枸杞有的會泛出白霜。
然而還有商人為了美觀好看,會將其黑果或是賣相不佳的枸杞加以染色,這都是購買時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上青海產的枸杞子較大顆,較甜,但是目前以寧夏產的為常見的品項。如果存放的環境不適當,容易泛糖而成黑紅色而產生變質,故存放的地方應有所注意。
另外,市面上還有一種稱為「黑枸杞」的商品,泡水後因花青素而呈現藍紫色。然臺灣衛生福利部於民國105年8月24日,以衛部中字第1050124948號函釋「黑果枸杞係茄科植物Lycium ruthenicum Murr.乾燥果實,未載於《臺灣中藥典》、《中國藥學大辭典》、《本草備要》及《本草綱目》等典籍,不以中藥材管理……不得標示或宣傳為中藥材。」。
另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民國107年5月1日以FDA食字第1079010490號函釋「『黑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業經本署判定為『非傳統性食品原料之申請作業指引』定義1之非傳統性食品原料,未經確認其食用安全性前,不得供為食品原料使用……」因此民眾選購時需要注意。
腎陽虛症狀:
腎陽虛又稱為「命門火衰」,主要有畏冷怕寒,四肢發涼等症狀。以西方醫學的角度來說,可能和中樞神經下視丘功能低下有關。
但是要注意的是,有些人雖然手腳冰冷,但是食用補腎陽的中藥,就會有上火的症狀出現,而這四肢冰冷可能不是腎陽虛弱所造成,其中一種可能是腎陽鬱結所致,可以用疏肝而通達腎陽的方式,使之有所改善。
【肉蓯蓉】
而補腎陽最好用的藥材就是「肉蓯蓉」。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其主要來源為列當科 Orobanchaceae 植物肉蓯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或管花肉蓯蓉 Cistanche tubulosa (Schenk) Wight 之乾燥肉質莖。《本草綱目》記載:「此物補而不峻,故有從容之號。從容,和緩之貌。」可見肉蓯蓉雖是補腎要藥,性質卻與其他大補藥物迥然有異。
而根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所率領的士兵,在一次決定性的戰爭中,因為吃了肉蓯蓉,而使軍隊大勝,因而又有「沙漠人參」之美譽。
另也和鐵皮石斛、天山雪蓮、三兩重的人參、百二十年的首烏、花甲之茯苓、深山靈芝、海底珍珠、冬蟲夏草,並列「九大仙草」。由此看見其珍貴性。
肉蓯蓉依據不同產地來源和品種,還有不同的泡製方式。坊間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肉蓯蓉,而研究顯示,肉蓯蓉含有微量生物鹼、肉蓯蓉素、木脂素,其他還有甘露醇、丁二酸及多種胺基酸,有延緩衰老作用,調整內分泌,增加免疫系統能力的作用。
而在2018年期刊研究顯示,管花肉蓯蓉有抗憂鬱的效果之外,對於眼睛視網膜病變也有改善的效果。另外2019年研究顯示,有抗阿滋海默症的功效之外,尚可藉由調節睪固酮的量,改善生殖的功能障礙。因此是補腎陽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冬天是補腎的好時間點,然而腎不好可能是腎陰虛或是腎陽虛所造成的,所以要能夠辨別出正確的情況,方能對身體有最好的滋補效果。
【作者簡介】陳大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博士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療智慧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國中醫醫學校院共通教材編撰委員會中藥學科 編撰委員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 特聘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兼任講師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河洛藥典 www.whatsinTCM.com 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