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魚又不是牲口 怎麼稱「頭」呢?

清郎世寧畫魚藻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郎世寧畫魚藻 軸。(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宋寶藍
清朝時,一位州長官獻魚,留下字條「百頭鮮魚」。旗人張自用看了很不理解。魚又不是牲口,怎麼稱「頭」呢?經差吏介紹後,他才恍然大悟。而這名差吏由此晉身官場,留下了「一字之官」的傳說。

清朝時,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一帶到處都有河流環繞流淌,盛產上好的鯽魚。

康熙初年,旗人張自用巡撫河南,陳州長官向張自用饋贈了很多鯽魚,留書曰:「鮮鯽百頭」。張自用一見字條,感到很驚訝。於是召見中軍,拿起紙條問他:「人們送魚都稱『尾』,惟獨這上面獨稱『頭』。陳州的長官是進士出身,登科及第入仕為官,必當有什麼說法。」

中軍回答說:「卑職有一掌理案卷、文書的差吏叫白謙,熟讀詩書,可讓他進來回答。」

不一會兒,白謙進來了,跪在地上回答說:「小人常讀《詩經》,有一篇是《魚藻》,其中第一章第一句曰:『魚在在藻,有頒其首。』第二章第一句曰:『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所以,魚可稱尾,也可以稱為頭。今日陳州長官稱魚為頭,不稱為尾,正是表示他尊敬上級的意思。」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藻就是水草,頒(音焚),形容頭很大的樣子。在中國古代,「頒、墳」二字雖不一樣,但讀音和意義相同,都是大的意思。魚兒依賴於水草,猶如人臣依賴於賢明的國君。魚兒依附在水草處,搖擺著肥大的腦袋,快樂安然地暢游。國主賢明的時候,人臣亦然。「魚在在藻,有莘其尾」,是說魚兒依附在水草處,搖擺著長長的尾巴,自由自在地暢游。

看來,陳州長官也是位飽學之士。以一首《魚藻》的典故,一字表達自己的心裡對上級的尊敬。

張自用聽了他的解釋後非常驚喜,急忙扶白謙起身,對他說:「你有如此大的學識,怎能屈居為卑下的差役呢!從今以後,你就即刻到我的幕府,專掌書記文案工作就行了。」

在清代,幕府是將軍、貴族等為處理政務、庶務或軍務所開設的府署,主事者可遴用指揮管理軍事、糧草、軍餉等人才作為幕僚。

從此以後,張自用遇到不解的事情,必會向白謙諮詢。白謙說可行,他就實施;白謙說不行,他就會停止。不到一年,白謙被拔為本省提塘(官職,清朝時各省設於京城,負責往來遞送公文),又改回為文職。

白謙後來官至同知,是知府的副職,官秩正五品,負責地方鹽、糧、捕盜、江防、水利以及清理軍籍、安撫百姓等事務。他免官後,位居開封官紳之列,成為地方上有身分地位的人。(據《觚賸續編·事觚》卷三、《毛詩正義》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