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為鏡 可知興替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20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1萬2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交戰後,趙營20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拼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2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這是成語「背水一戰」的由來。
背水一戰「目的」就是要「必勝」,為求必勝的實現,以少要如何取勝?戰略的衍生,就從韓信的思緒整合裡蘊育竄出。
歷史已是過去式!看看處於現今血紅殺戮的各場商戰,它相對於你的每一個計畫就是一個「目的(戰略)」,倘若「目的」不夠清晰明確,結果就會是七零八落的敗象(窘況),當然更無法達成你那心想事成的夢圓。
舉商場上常見的透過市集鏈結之策展活動來看;例如拉起消費者投票評比賽事序幕的臺中「十大伴手禮」為引,談談以下二三事。
一、假使「目的」僅是參加而「非勝出」;那麼你入戰的目的又會是什麼?
凡那些你想要得到的「目的」排序是營收入帳達標?品牌曝光程度?抑或是與參與人員的實戰(市集)教育訓練……
接著,好好地細想一番;上述的林總「目的」是否影響著你在戰場上的所有呈現,而這現前戰況不是應該在你出征前,就當規劃好的布局?
再以「前、中、後」三階段模式來看;
1、前期:人事時地物的相關囊括,包含參與必要者(人的量和質、任務擔當……)、協力對象(物流配送、策盟商家)?
事?則應以「目的」先後排序切出如活動宣傳深廣度、策盟(假使該活動區域有可運用的商家資源可結合)是否推進、參與者的教育訓練(如服務話術與標準流程制定及成效驗收)、危機因應(斷貨、客怨、員工臨時請假……)?
時?如計畫具體展開(含檢討會議,效益追蹤作業)時點、進出場、策盟溝通協調時日等。地?會議、教育訓練或車輛搭乘之地點。
物?但凡和「人、事、時、地」連動的種種品項(包含文具用品、零找零用金)均是。
2、中期:就前期部分的確實落實與及時調整、改善、強化的跟進。
3、後期:計畫達成率檢討(優缺)會議,下回類似活動的效益極大化草案草擬(思策)。
二、「目的」是「奪標必勝」:
除了上述各點線面的規劃(展開)比重增減外,參與者的「質」(內涵如積極性、克服困難)和賽前的六感行銷(現場受眾的視、聽、嗅、味、觸加上心,等六感。「心」即為如何將五感逐一讓受眾烙印在心底之意)抓滿抓實布勢,這二者的「重中之重」絕不可便宜行事。
千年暗室 一燈即明
〈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入。」理入和行入兩個都很重要,如果理上用功,沒有經過事上磨練,理不會時時現前;如果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執著在事上用功,就容易起煩惱。
古德說這就有如「徐六擔板」,什麼意思?徐六是一個很駑鈍的人,有一次他肩膀擔著板子,剛好遇到一個小門,徐六只看到前方不知道變通,不知道把肩側一下就可過門,反而直直走去,就撞壁了。所以「徐六擔板」就是只知道事而不知道理或偏一邊所致。「目的」於此可謂「理」來表之,在職涯發展、商場競爭上,皆是你我直接或間接的面對課題,因為它的存在才有人生「成長」的動能。「行」則在於「躬行」的必要掌握。
「即使是最深沉的黑暗,也會因為最微弱的光亮而消失。」韓劇《甜蜜家園》中的一段對白如是表示;因此,即便「目的」微小微弱也請別放棄要去設定而為的起心動念,須知那後續「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偌大威力將會為你帶來極佳的豐厚果實;在辛丑牛年開春之際,告誡自己,用新作為開創新局罷!(作者現職: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微型創業鳳凰 資深專案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