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選對中藥材 健康會加分

中醫博士陳大真。(攝影/劉宸豪)
中醫博士陳大真。(攝影/劉宸豪)

文/記者施芝吟
來到迪化街,就好像來到中藥行的歷史博物館。一般民眾該怎麼買、怎麼選?中醫博士陳大真跟民眾分享免疫茶,同時教導辨識中藥材。

黃耆

這是中醫最廣泛使用的藥材,性味甘溫,能補益脾胃、呼吸系統、提高免疫功能。可以運用黃耆補氣,根據中醫理論,五行「木、火、土、金、水」,代表對應的五臟是「肝、心、脾、肺、腎」,分別代表「青、赤、黃、白、黑」,多吃相對應的五色食物,可以保養身體五臟六腑,而黃耆的「黃」字意思除了表示藥材皮黃之外,還代表入脾土的功效。

陳大真表示,黃耆的品種有紅耆(晉耆)、黃耆(北耆),臺灣常見的是紅耆。兩者間的差異可從藥材外觀判斷,黃耆的外皮屬於黃棕色、黃褐色,紅耆則是紅棕色;黃耆吃起來有甜甜的,有點豆腥味;而紅耆吃起來因為沒有豆腥味,所以味道會更甜。

他強調,黃耆補氣效果最好,使用2、3片黃耆,滾水燜15分鐘即可飲用。不過煮的效果較好,大火煮滾,再用小火煨煮,也可以加枸杞、大棗一起食用。如果是小孩子要喝的話,量就減半。

甘草

另外容易混淆的藥材就是「甘草」,其切面跟黃耆長得很類似,甘草也屬於豆科植物,黃耆飲片切片中間是黃色,外面是白色,也就是我們中藥鑑別術語所講的「金井玉欄」,而甘草就沒有這個構造,是很好的辨識方式。

板藍根

有研究顯示板藍根有抑制病毒的效果。板藍根分為兩種,其中北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南板藍根為爵床科植物馬藍,臺灣兩者都有栽種,馬藍主要栽種在臺北三峽或是中部苗栗等地,北板藍根因臺灣生物科技的進步,所生產北板藍根有效成分較高。這兩者皆有清熱抗菌之功效。

【增強抵抗力,防疫有道】

中醫博士陳大真。(攝影/劉宸豪)中醫博士陳大真。(攝影/劉宸豪)

除了透過飲食、補藥,提升身體免疫力,睡眠的品質也是很重要的,其需求有被滿足,才可以貯存體力、增加免疫力,來避免病毒入侵。

陳大真建議,睡前拉筋,喝熱牛奶、泡熱水澡15分鐘即可,不過要注意泡澡時水位不要超過心臟,泡時腳最好屈起來,除了有排水除溼的效果之外,還可以有防止夜尿的效果,讓晚上睡到一半不用再起來上廁所。

他也強調,睡眠品質如遲遲未改善,應該求助專業醫師,也呼籲社會大眾放輕鬆,臺灣防疫是全世界第一,只要配合政府的政策,戴口罩,勤洗手就不用太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