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桃園

上天下地征服極限 中大跨出南北極科學探索

擁有全國最完整地球科學研究的國立中央大學,將勇敢跨出南北極科學研究重要的第一步!(國立中央大學提供)
擁有全國最完整地球科學研究的國立中央大學,將勇敢跨出南北極科學研究重要的第一步!(國立中央大學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擁有全國最完整地球科學研究的國立中央大學,將勇敢跨出南北極科學研究重要的第一步!跨領域組成的「北極遠征隊」,預計在今 (2021) 年8月1日正式出發,進行首次的地球科學探索北極陸海域先導計畫。甫從南極歸來的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則帶回了1,600多小時珍貴的南極光學雷達觀測資料,希望探索南極高頻重力波現象。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展示北極研究的相關科學儀器和設備。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展示北極研究的相關科學儀器和設備。(國立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表示,極區的地球科學研究由於受人為活動環境干擾較少,是了解過去、目前及未來全球環境變遷的重要基礎。極區的冰原快速消融,被公認為是全球氣候環境改變的9個引爆點之一。因此極區的觀測、調查研究工作,成為全世界關心氣候環境議題的國家,競相投入研究資源,取得第一手資料,為氣候變遷調適提供重要參考數據。

中央大學南北極科學團隊:左至右:張文和博士後研究員、鄭晧元博士後研究員、水海所錢樺副教授、應地所倪春發所長、地科學院許樹坤院長、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地科系郭陳澔教授、太空系趙吉光主任。中央大學南北極科學團隊:左至右:張文和博士後研究員、鄭晧元博士後研究員、水海所錢樺副教授、應地所倪春發所長、地科學院許樹坤院長、太空系林映岑助理教授、地科系郭陳澔教授、太空系趙吉光主任。(國立中央大學提供)

北極遠征軍 讓臺灣被世界看見!

中大與波蘭哥白尼大學(Nicolaus Copernicus University),兩校同簡稱為NCU,在歷經兩年的互訪與工作協調,針對極區地球科學研究,提出國內首次的地球科學探索北極陸海域先導計畫。預計觀測項目包括:極區高解析度冰河遷移引致微震觀測,冰緣陸域的地形演化與地表變形特徵觀測、以及北冰洋洋流及波浪時空變異連續觀測等。

中大將偕同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同在前往北極的波蘭貨船航程中,投放6顆海洋浮球,以蒐集北冰洋洋流及波浪時空變化資料,藉由波浪特徵變遷,進行北極海快速融冰現象探討;同時在極區測站附近安裝6臺微震儀,以了解冰川與地體構造活動特性,並利用三D震波速度剖面,來了解冰川下的地殼與地函構造分布。也將利用無人機UAV空拍技術,嘗試重建北極區域的地表地形特徵,以建立氣候變遷下的地質特徵衝擊評估。

科學團隊在工作站觀測期間,也將掛上國旗,增加臺灣國際能見度,代表我國對全球氣候環境議題的正向支持。

臺灣第一個在南極過冬的女科學家

中大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林映岑助理教授2019~2020年間,在美國所屬的南極洲最大的科學研究中心McMurdo站待了54個星期,經歷了永夜、永晝和為期三個星期的史詩級風暴,體驗平均攝氏零下40多度的低溫、與世隔絕的孤寂,成為第一個在南極過冬的臺灣女科學家。

她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多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合作,運用兩套光學雷達,探測南極上空的鐵和鈉原子,以觀測南極上空的太空動態。但林映岑說,直接觀測無法解釋南極上空的擾動現象,因此她利用三維全球電離層熱氣層模型(Global Ionosphere-Thermosphere Model ,GITM),希望結合她在數值模擬的專長,有機會解開南極上空擾動難解之謎。

林映岑說,在南極的研究,就是學習面對各種「不確定性」,一出室外,要面臨隨時「可能被困住」的準備,雖然歷經了超黑暗的冬天,在防疫期間,6個月完全沒有新鮮的蔬果,但順利取回了1,600多小時南極光學雷達觀測資料,是她最欣慰之處,這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手觀測資料。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是我國惟具地球系統之教研體系,教授群長年投入太空、大氣、地質、地形演化、地球物理、海洋及臨海觀測、以及地表地下水文交換的研究,成為培養國內地球科學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可望為臺灣在極區的地科研究開創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