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製造業看好未來景氣 1月指數創8年新高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記者賴意晴/攝影)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記者賴意晴/攝影)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中經院週一(2月1日)發布今年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數已連續7個月擴張,較上月攀升3.8個百分點至65.1%,為2012年7月創編以來最快擴張速度;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廠商對未來6個月展望也微升0.1個百分點至70%,「反映廠商對未來景氣看法樂觀」。

PMI、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以50%為榮枯線,當指數高於50%,代表景氣呈現「擴張」,反之低於50%,則代表「緊縮」。

觀察PMI的五項組成指標中,新增訂單、生產與人力僱用擴張,供應商交貨時間上升,存貨轉為擴張。六大產業PMI連續2個月全數維持在60%以上的擴張速度,依照擴張速度排序為交通工具產業(70.5%)、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67.4%)、基礎原物料產業(66.3%)、電子暨光學產業(65.3%)、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63%)與食品暨紡織產業(61.3%)。

王健全指出,「全球航運缺櫃」是1月PMI指數上升的背後原因之一,導致供應商交貨期拉長,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上升8.2個百分點至73.3%,其他如原物料、消費性電子零件等價格上升,加上汽車需求增加,整體「原物料價格」指數上升3個百分點至85.8%;交通工具快速擴張原因則是受惠於自行車、機車等零件的交貨。

臺美供應鏈對話將登場 學者:臺可助美再工業化

對於臺美將在2月5日召開視訊供應鏈合作對話,王健全強調,不外乎就是關於臺灣的半導體,以汽車晶片缺貨為例,各國都來向臺灣求助,顯示臺灣半導體影響力很大;除了半導體,臺灣還有個很重要的議題,那就是「美國再工業化」,「臺灣是美國重要策略夥伴,臺灣可以選一兩個重要產業跟美國對接,協助美國再工業化以贏得美國信任」。

王健全表示,拜登就任後,臺美關係沒像川普時期那麼緊密,臺灣必須付出一些代價,例如協助美國再工業化,擴大對美國投資,例如購併,或是送一些口罩、酒精、衛生衣等等贏得美國總統、民眾信任,「先經濟後政治,從經貿對談慢慢延伸到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或雙邊貿易協定(B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