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被討厭、讓人印象深刻 只有一線之隔

展現自己的豐功偉業是職場上的必修課程,如何優雅地自賣自誇而不會遭來白眼或惹人厭卻是另一門學問。(123RF)
展現自己的豐功偉業是職場上的必修課程,如何優雅地自賣自誇而不會遭來白眼或惹人厭卻是另一門學問。(123RF)

文/張瀞仁
茶水間裡,幾個同事邊沖泡咖啡,邊討論最近的天氣。小主管突然插話:「我跟你們說,我上個工作常去某某地方出差,那邊的冬天溫度都零下,偏偏老闆只信任我,每次都派我。我發現那邊的人都穿貂皮大衣,真的很保暖耶,我也買了好幾件,有機會你們也應該去買。」

一名同事暗自翻了白眼:「最好是大家都買得起貂皮大衣啦!講得跟發熱衣各大超商均售一樣。」內勤心中也暗暗嘀咕:「對啦,老闆都只派妳去,不就好棒棒。」當下沒人說什麼,但小主管離開後,大家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長輩會說這種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有人會用「白目」這個詞來形容對方。但說穿了,他們或許只是欠缺恰當的表達方式。

要讓人印象深刻的確不容易(當然,如果你不介意以負面形象示人的話,方法倒是不少)。根據研究,我們所見聞的事情,在一天之後,只有兩成還會停留在腦海中。換言之,若指望在座談會上認識的某位大人物,在半年之後還會記得自己,並且不排斥聯繫甚至幫忙你,真的需要兩把刷子。然而,內向者在行銷自己這點上,力道通常較為保守,一方面是因為性格內斂,另一方面是因被褒獎而招到注意,反而更容易覺得不好意思。

一位企業家曾告訴我:「如果連自己都不會行銷,如何行銷你的產品或理念?」身為一個常被形容為謙虛、人很好、很客氣的傢伙,我自知從來就不是一個會散發明星魅力的「嗨咖」,直到必須代表新興的非營利組織,需要到處演講、參加社交活動,我才開始硬著頭皮嘗試介紹自己或組織的優點。不幸地,越想立馬吸引別人注意,或越是期望自己能夠突破重圍、獲得青睞,突槌的狀況就越容易發生─太用力就容易「over」,好幾次在回家路上檢討自己的表現,總認定對方把我看做是個驕傲的混蛋。

過猶不及,我們越努力想突顯自己的能力與成就,獲得人家的信任與尊重,卻忘了讓聽者愉悅地接受才是溝通的重點。其實,被討厭與讓人印象深刻只有一線之隔,差別在於如何彰顯自己的成就。

◎ 拉近距離

1. 如何避免讓人家覺得你很高傲,關鍵就在於展現自我成就的同時,也要讓對方覺得你和大家其實是差不多的。

就如我認識的一位作家,年紀雖輕,但每本書都叫好又叫座,相對於自誇每本書都大賣的成就,她更常說:「趕稿根本是地獄!那段時間我每天被編輯追殺,黑眼圈超重,還搞到連我媽的生日都不能去。」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被時間追著跑的經驗,她這樣一說,聽者馬上就能夠感同身受:「雖然當個暢銷作家很厲害,但原來她也跟我差不多呀!」

2. 與人聊自己擁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經驗時,順道補上內心的感受或轉移焦點,也是博取對方認同的技巧。

例如:「那時候,我正在辦某某的世界巡迴演唱會,票房超好,可是我每天只能睡不到3小時,累爆了!」或「某某藝人真的很好耶,工作認真,但私底下很親切,常請我們吃宵夜。」這樣說可以將自己的成就與背後的辛苦連結,聽者也會感覺到:「好厲害喔,某某很要求完美呢,你們很辛苦吧?」而不是「那你很了不起嘛,這樣賺很多嗎?」

◎ 對成就心存感激

我有個朋友在美國金融界位居要職,除了年輕時差點打進大聯盟之外,他也在非洲創辦孤兒之家,還著作出書。他待人和善、樂於付出,我還真的沒看過討厭他的人。

因為對自己的成就相當引以為豪,他常不吝惜地拿出手機秀出張張傳奇照片,與大家分享他的成就,然後在大家大表讚歎的同時,他則表現出「這一切真的太神奇了對吧?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的模樣。

「幸運」是一種常見的說法,事實上效果也不錯。同樣都是有錢人,巴菲特說:「我很幸運,在合適的時間來到合適的地方,幸運地待在一個報酬如此豐厚的市場經濟當中。」感覺是不是就比用鈔票疊成牆的土豪,嘴巴裡說著:「沒什麼,這是我女兒的嫁妝」好多了。

◎ 加些自我調侃

美國律師作家約翰.科爾科蘭(John Corcoran)在20歲出頭就進入白宮,擔任柯林頓前總統的文膽,這個位置一般都是由政治經歷豐富的人所擔當。他每次在跟別人講述這段了不起的成就時,他總會加句「反正其他人不想寫的就丟給我」或「我是二軍啦!重要的演講當然不會輪到我」這樣講之後,聽者通常就會卸下心防,產生深刻印象的同時,也不覺得他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接著就開始問:「哇,所以你認識陸文斯基嗎?」這種八卦。

自我調侃尤其適用於大眾心裡會暗暗覺得「你憑什麼啊?」的人。我專訪過一位年輕貌美的女校長,她跟我說:「不要叫我校長啦,學校裡面就是大家互相幫忙,會做的就做。馬桶壞掉,如果我會修,就是我去啊!」親和感瞬間加兩百分。

◎ 「假抱怨,真自誇」只會招來白眼

臉書上常會見到「演講一場一場來,我要到什麼時候才能休息啊!」或「好煩喔,這個週末不練不行了,下禮拜要跟莎拉波娃打球耶!」的心情表述,通常這類披著抱怨外衣的精心吹噓,更容易造成觀者的不舒服。

這種話如果當面講,只會加強負面效果。在社交媒體上,要不直接讓照片說明一切,要不正面地表現出興奮、期待,例如「哇! 下禮拜可以親眼看到莎拉波娃耶!」過多的糖衣裝飾,反而容易讓人覺得假仙。

這樣情況如果是當面講,還是可以讓自己聽起來沒那麼臭屁──「我覺得這個慈善活動很有意義,所以就找了朋友一起來幫忙。」與「拜託,我也是捐了500萬才有這個機會的!」聽起來,你比較想打誰?

◎ 找個隊友吧!

在重要的社交場合中,有時單打獨鬥不如群策群力。不是說要把整個團隊都撂到現場,而是如果身邊有個人能幫你說好話,效果絕對會更強!

看過電影《實習大叔》嗎?如果只有一個人應徵的話,或許效果就不會這麼好了。知名行銷顧問作家克拉克(Dorie Clark)就建議:「先準備幾個可以跟自己互相誇獎的口袋人選,重要場合就約個夥伴一起去吧!」吹噓自己的成就可能會讓對方感覺不舒服,但透過第三者的嘴巴,一切可就容易接受多了。像唱雙簧一樣,你也要幫忙拉抬這個夥伴,不然我保證你的搭檔名單很快就會用完了。

◎ 適度展現幽默

幽默可以加強印象,而不讓對方覺得你在自吹自擂,可是尺度很難拿捏,我知道。如果剛好跟名人搭上關係,那就是發揮的好機會,例如名片剛好發完,你可以這麼說:「對不起,我的名片剛好沒了,但上面只寫了幾行字─我叫某某某,暢銷作家某某的弟弟。」反正名氣比不過哥哥,不妨就直接利用他吧!

假設你是個服裝設計師,在講到自己的成就時,可以這麼說:「我從小就喜歡幫娃娃穿衣服,現在只是換成幫大一點的娃娃穿而已。」我也聽聞有位科技業大前輩在業界、社團無人不知,但如果換個產業,認識他的人可能就沒那麼多,但他也從沒介意過,自我介紹時會說:「我叫某某某,對,就跟那個歌星同名同姓,不過我比較年輕一點,而且我在科技業。」

◎ 準備簡短的自我廣告詞

在初次見面的團體場合,主持人或講師常會請大家花一分鐘,簡短地自我介紹。一聽到要自我介紹,你是不是就開始緊張了? 一直想著等下要講什麼,最後不僅沒介紹好自己,連別人的介紹也沒聽清楚。

領導力教練兼作家佩姬(Peggy Klaus)建議,不妨準備幾個版本的自我介紹文,以便不時之需,內容務必簡短但要令人印象深刻,就像電梯簡報(elevator pitch)在短短30秒內清楚說明自己的概念。如「我開美式餐廳,去年我們在臺北、臺中、墾丁總共開了4家分店,明年我希望再多開一點,因為看到客人的笑容真的讓我很開心。」如何,聽起來沒那麼討厭吧?

◎  一切都是行銷

從創始初期就協助蘋果、英特爾、微軟行銷,被譽為「矽谷最強公關」的雷基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說過:「行銷就是一切,什麼都是行銷。」

的確,在這個什麼都講求行銷的世界,對很多人來說,尤其是展現自己的豐功偉業是職場上的必修課程。然而要從小被教導「無使名過實、曖曖內含光」的我們如何「適當地」表現,就是一門需要靈巧拿捏的藝術了。

下次在一股腦兒表現自己輝煌戰績的同時,請記得回頭看看對方的表情與回應,或許上述幾種方法會有派上用場的時候。

——摘編自《安靜是種超能力》,(方舟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