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的稻浪在田間搖曳生姿,田埂邊5公尺高的鳥踏上,黑翅鳶等著俯衝飽餐一頓。這是臺灣農家的尋常景色,20年來「被消失」的危機也不曾斷過。
霧峰小鎮(古稱阿罩霧)是臺灣典型的稻米之鄉,1999年遭遇921大地震,緊接著WTO國際自由貿易的考驗來了,地方農會靠一支「香米」挺過風暴, 面對農村產業逐漸式微,13年前第一支「清酒」誕生了!
地方創生不能喊口號!為了持續招攬青年回鄉,霧峰農會搭上地方創生計畫,攜手臺中6家農會打造第二家酒莊,酒莊的榮景可期,連國發基金都計畫投資入股。
農村永續需要貨暢其流,隨著農作邁向二級加工產業,更有力催生在地觀光的榮景,過年期間「阿罩霧迴遊觀光巴士」正式上路了!巡迴阿罩霧10處景點,車程行經200多年古蹟「霧峰林家宅第」、光復新村等,彷彿一趟穿越時空的精緻遊程。
迴遊阿罩霧巴士抵霧峰酒莊時,鄰近老診所改建的霧峰民生故事館,可一覽地方「從一粒香米開始」,20多年來玩創生的官民奮鬥史。
「東池上、西霧峰」 靠一支”香米”迎戰WTO
2000年位於霧峰的臺灣農試所,在臺灣香米之父郭益全博士指導下育出「臺農71號」,也是聞名全臺的「益全香米」。2002年臺灣正式加入WTO,農民擔心無法和進口的稻米競爭,任職霧峰農會總幹事20年的黃景建則相信,只要有好的品種和價格,就能保障農民收入。
「再多的補助,都不會增加農民的收入」,黃景建決定以在地育出的益全香米力拚,「用契作保障農民收入,相對的,也能要求品質」。雖然農民會認為稻子交越多收入越多,但香米要好吃,產量就不能太高;因此他透過比賽獎勵農民,將契作戶從產量導向品質,「契作」方式也如預期,逐漸改變農民的耕種習慣。
2004年農糧署開辦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益全香米連4年獲獎,又4度拿到全國十大經典好米。一時間,米界流傳著「東池上、西霧峰」,霧峰香米的名號逐漸打開。
如今霧峰稻作面積有上千公頃,種植香米達五成,契作部分就占四成。但要靠一支香米持續消費者熱度並不容易!黃景建說,推廣過程很辛苦,契作曾面臨多次挑戰,因為物價上漲,政府調高公糧收購補貼價格,給農會帶來壓力,加上香米種植面積持續擴大,越來越大的支出,該如何完全銷售出去? 而香米價格比其他米食貴,消費者買不買單?
釀酒技術難度高 池上也打退堂鼓
隨著益全香米品牌打開,契作面積不斷擴大,農會在行銷與收購成本壓力下尋求突破,思索下一階段應該著力於「具特色與高附加價值」。黃景建參考日本稻米產區,發現產區還會有當地的「清酒」,於是開始醞釀「霧峰酒莊」的想法;在各種因緣際會下,促使霧峰農會走上製酒這條路。
黃景建說,那時陸續遇到日本釀清酒的老師及開酒廠的朋友,願意傳授做清酒的技術;加上當時農委會正推出提升農村產業價值鏈的中長期計畫,譬如「如何創造香米的價值鏈」? ,這項計畫對農會員工的凝聚力與訓練,及相關軟硬體的支持有很大的幫助;當時計畫促成舊穀倉於2005年成功改建為「霧峰酒莊」,農會也先後派了兩批員工前往日本學習釀酒。
「如何洗米、磨米、蒸米都是學問,一切從零開始。」黃景建回憶,一開始蒸米時以為只是像蒸飯,用的是蒸籠,但其實蒸出來的米,要像魚肝油一樣「裡軟外Q」,蒸完米要馬上降溫。
很多製程都不是原先想像的!如磨製精米,也非一般碾米機可以勝任。回顧那時曾找過高雄廠商,也曾拜託過埔里臺酒加工,但隨著產能擴大,農會除了自行改善設備,許多重要設備也都得從日本進口,預計今年提升設備還要投資1,500萬元。
為了推動釀酒事業,黃景建還在農會擺了日本漫畫,要求同事們去看、去感受日本的釀酒文化;直到清酒成功釀造後,農會一連串推廣工作才剛開始,透過品牌票選活動,2007年「初霧」正式推出。
當然,釀酒原是一種工藝與文化,本就不容易,周邊相關知識與專業門檻都要很高。黃景建透露,臺東池上並未發展清酒,雖然當時也有人特地來霧峰看製酒,但認為有難度作罷!但他相信,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還是銷售成功的重要關鍵,「池上若做清酒,會比霧峰更容易行銷,因為池上的品牌能見度大,在市場做什麼都會很容易。」
霧峰農會總幹事黃景建推薦初霧清酒。(記者黃玉燕/攝影)有機香米推升釀酒文化 黑翅鳶飛來了!
「推廣益全香米20年後的下一步?」黃景建想到永續,找了五甲地嘗試轉作有機栽種,他說,曾試驗過其他品種,最後還是回到「臺農71號」,確定最好的還是在地品種,「或許是根深蒂固,想到霧峰就是益全香米。」
黃景建說,有機稻米目前已經從五甲地到六十多公頃,成本很高,除了企業認養,市場上無法消化,因此釀清酒原料全部使用有機香米,除了提升霧峰酒的價值,也可平衡有機香米收購的成本。
有機稻米新品牌「黑翅鳶」,是農會推有機耕作下的一個偶然!黃景建說,因為農田使用友善耕作,就像屏東的友善紅豆一樣,「黑翅鳶」飛來了,田間鼠患也因此獲得解決,「估計一隻黑翅鳶一天就可補獲數十隻田鼠」。
去年因為缺水農田停灌,也給了香米擴大契作的機會。黃景建說。按照規定四期作有一期要休耕,但是具產銷履歷或有機耕作者,就沒有限制,農會因此擴大契作,「相信農友增加收益後,就會持續投入農業,會願意維持農地與環境,這樣就能讓在地農業永續發展。」
招手青年回流 七農會聯手開公司
「成立農創公司也是個意外!」黃景建說,因為產能不夠應付,多年前農會就想要蓋第二家酒廠;2019年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農會提出增設第二家酒廠的想法,被國發會採納後,國發會看準事業前景,進一步規劃國發基金投資酒廠。
黃景建說,「這是一種肯定。」因為在桐林偏遠山區蓋酒廠,就是想要透過地方發展,吸引外流人口回流,社區聚落因此可以活化發展,而這剛好符合地方創生的精神,且運用國發資金,未來是可以回收的。
依據國發基金投資辦法,投資對象必須是一家公司,而農會成立公司必須要5家以上。霧峰農會於是召集臺中各農會,獲6家農會支持加入,以霧峰為主「農創公司」正式成立。
串聯觀光 第二家酒廠往山區跑
臺中霧峰是臺灣重要龍眼產區,若涵蓋荔枝、鳳梨田,種植面積可達1千多公頃,而霧峰部分觀光區即與水果專區重疊。
「第二家酒廠為何要蓋在桐林山區?」黃景建透露,實際上霧峰有些觀光區就在龍眼園區,在山區蓋酒莊、鄰近都是果樹,其實就已經在帶動觀光事業了。
農創公司已為新酒莊打造第一支輕酒「窈窕淑女」,採用農會的輕燒酎搭配梅子與檸檬,日前邀年輕人參與品牌設計,由文化大學同學的「等蒸酒」勝出,諧音「等真久」饒富趣味。
「霧峰輕釀酒與市面進口的輕酒有區隔,因為用的都是在地農產、很天然。」黃景建相信,釀酒工程只要按部就班,慢慢大家都會知道霧峰燒酎的不同。
臺灣不大 普利商城推共好
走中日古早味的酒莊販售區內,有一處「全國農漁會聯盟普利共好商城」,販售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漁特產。
黃景建在銷售時曾發現,規模漸漸變大後會接到國外訂單,特別指定要臺灣特產,「霧峰農產品有限,我們大宗是米、香菇、龍眼,但別人也會想買其他東西。」
黃景建指出,有越來越多客戶要求整組的全臺農漁產品組合,因此乾脆將全臺的農漁會特產集合起來,供國外客戶做選物。未來農創公司希望能整合臺灣同質性過高或經濟規模不夠的特色產品, 利用地方創生資金,除了推出實體平臺,還要再擴大網路平臺「普利共好商城」,作為國內外採購平臺。
除了各地農會、小農商品也可以免費上架,「這是一種共享概念,臺灣不大,全國都可以算是在地農產品。」
準備好了! 觀光巴士全台首發
今年大年初三,觀光局參山風管處推動的「假日觀光巴士」上路了!巡迴阿罩霧共10處景點。巴士行經200多年古蹟「霧峰林家宅第」、光復新村、國立臺灣交響樂團、亞大(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與臺灣省議會,遊客可感受到小鎮豐富多元的文化底蘊。觀光客也可隨時下車逛街採買。
促成觀光巴士洄游霧峰小鎮的幕後功臣,除了霧峰農會,也得自在地不同領域的公協會及豐富的人文底蘊。黃景建說,霧峰創生路得自不同公協會在各自領域的長期耕耘,如亞大有休閒科系、霧峰學;光復新村的花園城市協會,霧峰林家、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立法院議政園區、朝陽科大、社大等,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基礎。
在國家推出「地方創生」時,需透過公所提案,於是召集整合在地公協會共同研商,未來除了農創公司,還有菇類博物館整修及全國農漁會特產物流的整合。
回首霧峰農會走入觀光,他說,早在多年前農會就加入臺中市國際觀光發展協會;長期會發現,除了東西要賣得出去,還需要吸引人進來。
這次疫情下,宅經濟當道!黃景健說,去年香米賣得相當好,因為許多人改在家吃飯,而餐廳不一定用到香米,但家庭會吃好米,「簡直是用搶的!」
此外,農遊券也多花在買米。黃景建透露,農遊券為酒莊業績增加一千萬的收入,但並非每個農會都能受益,因為要有據點及多元商品,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們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