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養套殺手法再現 中共祭農林 22 條

中共為吸引臺灣農業,祭出優惠措施,其實是為了取得技術和經驗,最後進一步取代。(中央社)
中共為吸引臺灣農業,祭出優惠措施,其實是為了取得技術和經驗,最後進一步取代。(中央社)

【記者吳旻洲、賴玟茹、李怡欣/臺北報導】中共日前以驗出有害生物為由,宣布3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鳳梨,不過17日卻又突然宣布對臺「農林22條措施」。對此,立委受訪表示,中共為吸引臺灣農業,祭出優惠措施,其實是為了取得技術和經驗,最後進一步取代,這種「養套殺」手法,臺灣人不會輕易受騙。

中共國台辦、農業農村部、林草局等單位17日聯合發布「關於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農林22條措施),即日起施行。

農委會:新瓶裝舊酒 了無新意

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新瓶裝舊酒、了無新意」,經農委會統整相關做法,大多是延續國台辦一貫政策,主要將該省或中共中央部會過往相關補助條列整理、重新歸納,並非額外新訂具體惠臺措施。

陳吉仲也提醒,中方的各種政策,依過去經驗,大多存在時間短暫、取得不穩定,政策落實不確定等多種問題。加上獎補助申辦、審核至實際取得補助之時程冗長,對投資人存在高度風險。

至於我國核心農業技術研發人員若選擇到中國,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指出,主要是管制公部門,若是技術人員退休就算是脫離公部門,等同於一般人士,將不再列管制名單,只能口頭告知他們若帶專業技術赴中國,將不利於國內產業,但陳駿季也坦言,人才流動很難避免。

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則表示,中共多次提供惠臺措施,以優惠為誘因吸引臺灣農民前往,把品種、技術、資金、人力都帶過去,當中方拿到臺灣的品種後,又大量生產,再賣到國際市場上跟臺灣競爭。

他強調,中國沒有智財權保護的觀念,對於品種權保護的程度與定義也與其他國家不同,基於保護臺灣農業的立場,他反對農民或農業企業再前往中國投資,希望農民別再被騙了。

陸委會則表示,這是「名為惠臺、實則利中」,其目的在磁吸臺灣農業人才、資本及技術,協助中國振興鄉村、解決農業發展困境,並作為對臺統戰的手段。

立委:農林措施 意在掏空臺灣技術

對此,立委賴瑞隆受訪表示,近年臺灣的農產品技術流入中國,被取得後又回打臺灣市場,先前還找理由禁止臺灣鳳梨,現在又鼓勵臺灣企業去中國發展農林漁業,完全是政治凌駕一切。

他表示,赴中國投資農、林業有高度風險,中共對臺灣祭出優惠措施,其實是為了取得技術和經驗,最後進一步取代,相信臺灣人民都有感受。這種對臺灣農業、漁業等技術的「養套殺」手法,臺灣人不會輕易受騙。

立委莊瑞雄也表示,中共突然片面禁止臺灣鳳梨,激發臺灣人憤慨、團結挺農民,中共眼見「棒子無用」,又想祭出懷柔招數,提出「農林22條」來哄騙臺灣農民,「這招是黃鼠狼拜年,不安好心」,這招沒路用啦。

他表示,根據國台辦的說法,將提供臺灣農民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開拓內銷市場等措施,明顯是要進一步掏空臺灣資本與技術,鎖進中國市場,加深臺灣農業對中國的依賴。

他強調,中共這種老招數,名目一變再變,像是「惠臺31條措施」之類,目的都是試圖利誘臺灣,以經促統。

立委:打著惠臺口號 傷害臺灣農業

對此,立委趙天麟受訪表示,「這種手段沒效果」,他歸納四點原因,第一、這類打著惠臺口號,實則傷害臺灣農業的「農業統戰」手法層出,但效果都不好,過去臺人多慘賠出場,已鮮少人會再相信。

第二、過去馬政府時代讓臺灣農業外銷幾乎100%仰賴中國市場,以這次鳳梨事件為例,斷掉中國市場後,反促進拓展日本、歐州、澳洲等國家市場,打開外銷新市場的可能性。

第三、加速建立國際優質農業供應鏈。趙天麟解釋,中共「戰狼」手段不只針對臺灣,受中共威脅的國家不勝枚舉,「世界上只要關心中國人權、對中國用經濟力、軍事力破壞區域穩定和平做法有所批評的國家,中共報復手段如出一轍」,因此理念相近國家之間開始組建乾淨、符合普世價值的全球產業鏈,相信不只聚焦科技、工業,未來有望在「農業、生技領域」建構一個新夥伴同盟供應鏈。

第四、臺灣人對中共統戰早有心防,知道中共讓利背後不安好心眼,中共這種做法只是徒增臺灣人的憎惡,並且讓全世界知道中共又在進行一場對臺灣很不友善的戰狼行為。

趙天麟說,中共已變成「世界公敵」,這種做法得不償失,只會讓全世界對中共更加提防,加速各國打造「中國以外」的國際新秩序與網路,屆時中共政府勢必耗費更大代價去承受自己造成的損失,這就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取消任期制、一意孤行的結果,中國未來發展令人擔憂。

學者:臺民主強韌 中共統戰成效低

戰略學者蘇紫雲表示,「農林22條措施」是中共經濟統戰的一環,雖然仍有部分農民會受誘惑,但隨著臺灣民主韌性強化、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國際環境轉變,中共的經濟統戰效益已越來越低落,從中共禁澳洲紅酒、禁臺灣鳳梨事件可以看到,不僅沒有打壓成功,還造成反效果,國內與國際民主同盟都在提供協助。

他強調,不僅3C、電子科技是臺灣的敏感產業,農林相關的生物技術也攸關產業安全,除了應建立完整的管理體系,建議政府也要強化對臺灣農會、漁會的專業溝通,給予農民更完整的資訊進行判斷,並協助將農林企業化,建立農業的技術保密流程,這些非常重要,將攸關臺灣農業未來的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