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如何幫助失智患者上廁所

失智症所引起的健忘與認知功能低下,甚至會讓患者忘記廁所在哪裡、該怎麼排泄才正確,最後導致失敗的情形愈來愈頻繁。(123RF)
失智症所引起的健忘與認知功能低下,甚至會讓患者忘記廁所在哪裡、該怎麼排泄才正確,最後導致失敗的情形愈來愈頻繁。(123RF)

文/井藤英喜(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主任)、粟田主一(失智症疾患中心顧問)
排泄不只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也是與人類尊嚴有關的重要行為,所以不論是誰,都會覺得「上了年紀後,唯有上廁所這件事,絕對不想煩勞別人」。失智症患者的想法也是一樣,只想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件事。這種想法不僅會出現在初期階段裡,即使已經惡化成重度失智症,無法自行上廁所排泄還是會讓患者覺得羞恥。

因此在協助患者上廁所時,一定要確實理解失智症患者的這種心情,即使患者無法順利排泄,也不能露出厭惡的表情,甚至斥責或強迫患者包尿布,這些行為都會嚴重傷害失智者的自尊心。

發生這種事,身為家人當然會覺得很痛苦,心情上充滿悲愴,但其實最感到羞恥的人,還是失智症患者本人,所以在協助患者上廁所時,一定要表現得很自然,並顧慮患者的自尊心。

一般來說,老人都會有頻尿的傾向,加上伴隨老化而來的尿道括約肌鬆弛、運動功能低下等情形,即使是健康的老人,有時也會來不及上廁所,因而弄髒地板或內衣褲。在這種老化的因素影響下,如果再加上失智症所引起的健忘與認知功能低下,甚至會讓患者忘記廁所在哪裡、該怎麼排泄才正確,最後導致失敗的情形愈來愈頻繁。

探討上廁所失敗的原因與對策

事實上,只要找出失敗的原因,往往都能有效預防再度失敗的情形。所以接下來則是開始探討失敗的原因與對策,民眾不妨詳加參考。如果患者還記得廁所的位置,也確實走進廁所裡排泄,但最後還是弄髒地板、便器、衣服等物品,通常都是因為存在某些原因,導致患者來不及排泄。

讓患者來不及排泄的原因之一,就是脫褲子的動作太慢,因為上了年紀之後,運動功能都會逐漸低下,每一個動作自然就會變慢;這種時候當然無法要求患者加快速度,所以不妨讓患者改穿容易脫的褲子,就能有效減少失敗的情形。舉例來說,捨棄需要拉拉鍊與扣釦子的休閒褲,改穿腰部採用鬆緊帶的褲子,就能讓患者更快速地穿脫下來。

(原水文化提供)(原水文化提供)

有些患者是因為便器的使用方式錯誤,或是採取不適當的姿勢排泄,才會弄髒廁所,例如:明明是坐式馬桶,卻採用蹲式馬桶的方式,朝著水箱方向坐下排泄;或是男性患者,站在坐式馬桶前面排泄時,位置站得不對。在這個時候,除了要顧慮患者的心情之外,更應該不露痕跡地,教導患者正確的使用方式。

如果患者是因為站的位置不對,而導致排泄失敗,建議可以直接在正確的位置,將雙腳的形狀畫在地板上,就能改善失敗的情形。如果患者是因為蹲式馬桶的蹲姿,或坐式馬桶的坐姿,讓患者無法維持穩定的身體姿勢,而弄髒廁所,此時只要配合患者的身高裝上扶手,就能順利解決問題。總而言之,許多時候只要打造容易排泄的狀況與環境,就能有效預防患者弄髒廁所的問題。

面對患者失禁怎麼辦?

失智症的周邊症狀當中,還有一項就是「失禁」,儘管失禁對照護患者的家人來說,往往是最痛苦的症狀,但最受打擊的還是患者本人,所以一旦出現失禁情形,為避免患者陷入厭惡自己、對自己感到可悲的情緒,應顧慮患者的心情,趕緊協助更換衣服,同時找出原因並思考對策。

失禁的原因之一,首推無法正確辨別對尿意或便意的感覺,此時的患者,雖然有想要上廁所的感覺,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因此顯得躁動不安;有時則是因為不知道廁所的位置在哪裡,因為不安而靜不下來。

(原水文化提供)(原水文化提供)

無論患者是屬於哪一種情形,此時最重要的就是正確掌握患者想排泄的訊號,並引導患者到廁所去。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掌握患者一整天的排泄習慣,並在適當的時機裡,導引患者去上廁所。

如果患者能養成在吃完早餐後,會去上廁所,就可以此為依據,形成一整天的排泄規律,照護者也會比較容易掌握、導引患者上廁所的時機。如果患者不記得廁所的位置,就在廁所門口貼上紙張,並寫上「廁所」或「洗手間」的字樣,就能協助患者認知位置。

通常看到患者失禁時,大多數的家人都會以為患者已經忘記應該到廁所裡去排泄,因此往往會要求患者包尿布,但其實只要患者還保有自行排泄的能力,就不該要求患者包尿布,應盡量協助患者自立,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摘編自《全彩圖解 失智症保健事典》原水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