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陳清流研發新專利 鋼琴音色大突破

陳清流與鋼琴演奏家蔡銘澔,一起分享鋼琴加裝專利新裝置達到的絕佳效果。(攝影/鄧玫玲)
陳清流與鋼琴演奏家蔡銘澔,一起分享鋼琴加裝專利新裝置達到的絕佳效果。(攝影/鄧玫玲)

文/記者鄧玫玲
於1987年開設布勞特鋼琴工廠的陳清流,近幾年,在整修舊琴的工作中,為了讓鋼琴的琴弦吸收更多的震波,有了一個創新的靈感,他想到,在鋼琴的琴橋上加裝一片小小的銅片,這個巧妙的新裝置,於今年2月25日獲得「鋼琴琴橋結構」的專利權,更擁有20年的專利權限。

陳清流於今年2月25日獲得「鋼琴琴橋結構」的專利權,更擁有20年的專利權限。(記者鄧玫玲/攝影)陳清流於今年2月25日獲得「鋼琴琴橋結構」的專利權,更擁有20年的專利權限。(記者鄧玫玲/攝影)

陳清流表示,鋼琴問世這300年來,鋼琴的功能表現始終沒有突破,樂音的呈現一直不能出現巨大的變化。他覺得,琴弦被撞擊後產生的震波,應該藉由琴橋、響板吸收更多的能量,才能把聲音擴展出來。「其實,這樣的想法在15年前就開始著手測試了,但是因為方向錯誤,做不出成果,因為,當時採用的是一種圓棒,吸收能量的功效不足,現在改用半圓形的扁平銅片,才能吸收更多的能量,讓鋼琴表現出乾淨優美而深邃的聲音。」

陳清流想到用扁平的銅片把通過琴橋的琴弦壓扁,讓聲音的能量釋放出更多,達到鋼琴演奏家需求的最佳效果。陳清流想到用扁平的銅片把通過琴橋的琴弦壓扁,讓聲音的能量釋放出更多,達到鋼琴演奏家需求的最佳效果。(記者鄧玫玲/攝影)

「這是一種簡單的物理現象,鋼琴是利用琴弦把震波吸收後,通過琴橋琴釘和琴釘之間的空間把聲音表現出來。」陳清流說,「所以我想到用扁平的銅片把通過琴橋的琴弦壓扁,讓聲音的能量釋放出更多,達到鋼琴演奏家需求的最佳效果。」

陳清流想到在鋼琴的琴橋上加裝一片小小的銅片,於今年2月25日獲得「鋼琴琴橋結構」的專利權,更擁有20年的專利權限。陳清流想到在鋼琴的琴橋上加裝一片小小的銅片,於今年2月25日獲得「鋼琴琴橋結構」的專利權,更擁有20年的專利權限。(記者鄧玫玲/攝影)

讓鋼琴演奏家蔡銘澔驚豔的音色

25歲年輕的鋼琴演奏家蔡銘澔(Ming-Hao, Tsai),今年才從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學院獲得音樂碩士學位回到臺灣。他非常喜歡彈奏陳清流裝置了銅片的鋼琴,他在歐洲各個音樂廳演奏了這麼多年,回到臺灣後彈到這款發明專利的鋼琴,發現鋼琴演奏的效果很好,彈奏的聲音可以一直延續,並且迴盪在整個空間。

25歲年輕的鋼琴演奏家蔡銘澔,他非常喜歡彈奏陳清流裝置了銅片的鋼琴。(攝影/鄧玫玲)25歲年輕的鋼琴演奏家蔡銘澔,他非常喜歡彈奏陳清流裝置了銅片的鋼琴。(攝影/鄧玫玲)

除了鋼琴樂聲悠揚深遠,蔡銘澔說,這款專利鋼琴表現的音色,可以傳達演奏家想要表現的效果,表現的絕佳音色可能會讓其他演奏家嚇一跳,「怎麼會這麼得心應手?真的不用出很多力,就能彈出自己想要的音色,這是其他鋼琴做不出來的。」

買琴父女檔 指引發明專利道路

陳清流特別述說了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他說,之前有一對父女來他的工作室買琴,原本只想要買三號小琴,但是年輕的女兒彈了裝置專利銅片的七號琴,竟然一彈彈了3個小時,還意猶未盡,而後她跟他父親說,她愛上了這款鋼琴,聲音太好聽了。

她的父親了解到鋼琴的特殊裝置後,為陳清流指出了一條申請專利的路。他說,這鋼琴聲音為何會這麼好聽呢?就是因為鋼琴設計了新裝置,能夠吸收更多的能量,釋放出更多的聲音,鋼琴樂聲會好聽這是理所當然的,「以前人沒想到的你想到了,這就是你的,這東西可以去申請發明專利,一定會通過。」

做好每個細節 賦予鋼琴新生命

「鋼琴是有生命的。」陳清流說,「不是名牌的鋼琴聲音就是好聽的,因為鋼琴的生命會慢慢衰竭,我希望能把這些舊琴整修到和原廠的相同,甚至更好,因為一座鋼琴要能表現出好的聲音,不只是要加裝我發明的專利銅片,還要有其他要件的配合,觸鍵要好才能彈出俐落的聲音,使用好的琴弦才能彈出動人的旋律,每個細節都要做到最好,才能是一座好鋼琴。」

陳清流的專利裝置是用半圓形的扁平銅片,吸收了更多琴弦的能量,讓鋼琴表現出乾淨優美而深邃的聲音。(攝影/鄧玫玲)陳清流的專利裝置是用半圓形的扁平銅片,吸收了更多琴弦的能量,讓鋼琴表現出乾淨優美而深邃的聲音。(攝影/鄧玫玲)

「一座受損嚴重的舊琴,就像一個生命衰竭的人。」陳清流形容那些損毀的琴進到他工作室時,就像一個低著頭沉默羞愧的人,他說,「我會和它對話,聽它的傾訴內心的情感,為它做出最完美的調整修復,讓它從一個蓬頭垢面的小村姑變幻成一名高貴端莊的大美女,然後我聽它為我歌唱,表達心中的感激,展現出重生的新生命,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設立夢想空間 培養音樂種子

和鋼琴愛戀一生的陳清流,有一個夢想,他想把這麼好東西承傳出去,不但願意免費把鋼琴的修整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還想要成立一個「音樂種子基金會」,希望在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建一座能容納250名觀眾的音樂表演廳,讓許多有演奏天分的孩子,來這個優質的音樂空間表演。

他說,「要培養一顆音樂種子要花費很多時間,也需要有很好的空間讓他去表現,最後,才能把這名年輕音樂家推上音樂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