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3月29日公布在《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近2/3的農地面臨農藥汙染的風險。
隨著農業擴大生產,全球的農藥使用量急劇增加,然而農藥中的化學成分若難以分解,將會滲入水源,威脅生物多樣性。其中以中國的高汙染風險土地面積最大,風險最高。
澳洲研究人員分析了92種常用於農藥的化學物品數據,模擬了全球168個國家的汙染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使用了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和聯合國糧農組織(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的數據,共分析了59種除草劑、21種殺蟲劑和19種殺菌劑。
他們將這些數據輸入一個數學模型,並利用該模型估計出可能殘留在環境中的農藥。如果有至少一種農藥成分的殘留量,比完全不產生影響的濃度(環境背景濃度)高1,000倍,則該地區被認為是「高風險地區」。結果發現全球有64%的耕地(約2,450萬平方公里),面臨著一種以上的農藥汙染風險。同時,31%的耕地更處於「高風險」狀態。
「這意義重大,因為潛在的汙染範圍很廣,一些有風險的地區,有著很高的生物多樣性,並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影響。」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雪梨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菲奧娜唐(Fiona Tang)說。
唐博士補充說:「在全球的高風險地區中,有34%地區同時有著很高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人員表示,有很多因素會導致一個地區成為潛在的汙染熱點,包括使用過量的農藥或含有劇毒物質的農藥。
一些環境因素也可能減緩農藥分解成無毒物質的速度,比如低溫或土壤碳含量低,而暴雨也可能導致大量農藥被沖刷進自然環境中。
報告發現,亞洲有最多「高風險」耕地,其中又以中國占比最高。估計亞洲農藥汙染「高風險」的耕地有490萬平方公里,中國占290萬平方公里,是全球農藥殘留汙染風險最高的國家。
除了亞洲之外,研究人員表示,俄羅斯、烏克蘭和西班牙等國,近年來農藥汙染程度也逐漸升高。
「雖然大洋洲的農業用地,顯示出最低的農藥汙染風險,但澳洲的莫瑞達令盆地(Murray–Darling Basin)被認為是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地區,這一方面是由於它的水資源稀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它的高生物多樣性。」本研究共同作者、雪梨農業研究所副教授瑪吉(Federico Maggi)說。
該研究呼籲應制定全球戰略,向「可持續農業和可持續生活」轉型,涉及低農藥使用、減少糧食損失和食物浪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