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週二(4月13日)的內閣會議決定,將把100多萬噸福島核廢水稀釋後排入海中,目標是兩年後開始排放,使東京電力公司有時間去除水中有害放射物質。
日本首相菅義偉13日在會中表示,處理核廢水是核電廠退役無法避免的問題,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排放入海是最現實的判斷。「我們將竭盡全力使水遠高於安全標準,同時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抵制任何負面謠言。」
日本當局認為,為了推進核電廠退役工作,釋放廢水是必要程序,並指出世界各地的核電廠,都會定期釋放類似的、經過濾的廢水。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後,為冷卻反應爐內的燃料棒,須持續注入冷卻水,因此產生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汙染水。目前,在超過1,000座巨大的儲水槽中,儲存著近130萬噸的廢水,相當於500個奧運會大小的游泳池,維持成本約為1,000億日元(約新臺幣260億元),並且空間已所剩無幾。
日本政府表示,東京電力公司計畫先過濾核廢水,以去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難以從水中分離的。
路透社指出,氚是被認為是相對無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因為它釋放的能量不足以穿透人的皮膚,且世界各地的核電廠,經常將類似的廢水排入海洋。
福島的漁業工會,多年來一直敦促日本政府不要排放廢水,認為這會對漁業造成「災難性影響」。日本政府表示,將協助當地漁民促銷產品、吸引觀光客,若仍因負面觀感導致經濟損失,東京電力公司將負責賠償。
美國支持 韓國不滿
針對日本排放廢水的方式,美國表示支持。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國務院官網聲明中說,「日本權衡了各種選擇和影響,對其決定保持透明,並且似乎採取了符合全球公認的核安全標準的做法。」普萊斯說,「我們期待日本政府,在監測這一方法的有效性時,繼續進行協調和溝通。」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當局表示,「韓方將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國際社會,轉達韓方對此事深感憂慮的立場,並要求國際社會,對日方處理核汙水進行科學驗證。」
韓國呼籲日本,應提供更多有關排放廢水的訊息,並表示韓國將加強自身的放射性測量和監測。
原能會:已在臺海域建33監測點
我國原能會指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12日到原能會正式拜會說明,原能會已當面向日方再三表達,我方持反對排放意見,並同時交付原能會主委謝曉星的「反對海洋排放信函」。
原能會表示,當時交付的信函中提及,若日本政府不顧鄰國反對,仍決定採海洋排放之方式,希望日本政府應積極做好準備,例如須量測包括臺灣附近公海內的海水及海生物的放射性活度變化,而非僅針對日本附近海域,且須將分析結果盡速提供給原能會。另外,臺日雙方應加強海洋排放監測相關技術交流與資訊分享。
原能會指出,已組成跨部會因應平臺研商因應作為,包含規劃輻射廢水海洋擴散模擬預報作業、臺灣附近海域環境輻射監測分工與資訊整合機制,以及漁產輻射檢測作業等。目前執行的「臺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計畫」,已在臺灣鄰近海域建立33個監測點,持續監測海水氚含量,可掌握排放後的即時資訊。
農委會:秋刀魚首當其衝
針對水產品的安全,農委會水試所說明,日本排出核廢水後,根據洋流的流向,將以順時鐘方向朝美國西岸流去,接著順著洋流往南,循著北赤道洋流變成黑潮來到臺灣,若排放核廢水出現問題,最主要且直接影響的魚種就是秋刀魚,日本屆時也將首當其衝,不只臺灣到西北太平洋公海抓秋刀魚,日本也是,且包含其沿、近海,也就是說日本自己會先受害。
農委會表示,漁業署自2011年開始針對沿近海洄游性魚類如鯖鰺、鬼頭刀,及西北太平洋公海捕撈性魚類,像是秋刀魚等漁獲進行銫134和銫137監測,截至今年3月底已檢驗2,212件,皆符合規範。後續水試所也會就海流,及受影響魚種等進行研議,至於衛福部食藥署則負責對水產品食品安全部分做嚴謹評估。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提到,日本民間團體建議可用其他方式,如透過大型水槽的陸地儲存與透過沙漿固化的儲存、增加儲存區土地等提案,但日本政府卻沒有充分討論這些提案,就選擇直接放流海洋。
日本政府便宜行事的做法,引發國際強烈抨擊。廢核平台表示,跨國發起的「福島核災將屆10周年,反對輻射汙水排入海洋,終結核電!」連署由24個國家、311個團體共同發起,臺灣也有近40個團體加入連署表達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