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教練觀點】企業股價與經營管理

企業經營者,都應兢兢業業、努力不懈,以反應出其「市場價值」。(123RF)
企業經營者,都應兢兢業業、努力不懈,以反應出其「市場價值」。(123RF)

文/吳政峰(職涯青創顧問師)
企業為募集資金,可透過發行股票或公司債等方式進行。若企業一旦進行「首次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其經營情況都需向股東充分揭露,同時接受大眾的公開檢驗。

企業上市後的股票價格,隨市場供需波動變化、漲漲跌跌,雖然如此,仍有許多基準或原則可供股東大眾參考。經濟學不也說,只要消費者知道商品未來的價格變化,就會知道「是買還是賣」了嗎?

然而,有哪些因素可以做為大眾是否投資某企業的參考基準呢?第一是「損益情況」,第二是「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EPS),第三是「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最後則是「殖利率」(Dividend yield)。

「損益情況」,係指公司之整體收支概況,而企業「收入必須大於支出」,乃是大眾投資決策的第一法則,正差距愈大愈好,可參考的指標有「毛利率」、「營業淨利率」及「稅後純益率」等。

其次,是「每股盈餘」(EPS),其意係指稅後淨利除以流通在外股數,代表企業所發行的一股,可以為股東帶來多少金額之利益,愈大相較愈好。而「本益比」係指股價除以每股盈餘,其所得之倍數,乃是投資者的「還本時間」,以年為單位,愈小相較愈有潛力。最後的「殖利率」,係指企業發放之現金股利除以股價,以百分比為單位,愈大相較愈好。

以上這些指標,只是相對有效之參考基準,並不代表絕對必然之依據,也因為市場千變萬化、投資心理變幻莫測。然而,我們可以深知的是,企業,當然以「擴張營銷、控制成本、賺取利潤、創造股東價值」為經營管理之終極目標。若企業經營者不能以此為念、為此拚搏,那麼,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費,更是徒然。

企業股價,看起來似乎很虛幻,但它仍以企業本業之經營現況為根本。也因此,任何企業經營者,都應兢兢業業、努力不懈,以反應出其「市場價值」。

最後,筆者以為,企業經營者當可以從以下層面,來實踐其管理哲學:第一,是「效率」;第二,是「品質」;第三,是「顧客滿意」;第四,是「創新」;第五,則是「社會回饋」。在此,提供給各位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