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日治時期大正5年(1886年)完工,至今有百年歷史的市定古蹟張廖家廟在歷經多次地震及颱風侵害後,屋面多處滲水及破損,部分木構件開裂腐朽,為維護文化資產的結構安全,於4月29日舉行修復開工典禮,臺中市長盧秀燕親臨主持時表示,希望臺中主流大姓的張廖家廟在修復再活化後,能讓臺中第一批古蹟得以保存,更希望能成為民眾可以參訪的一個景點。
盧秀燕表示,她是張廖家的媳婦,也就是第19世代的傳人,她了解古蹟修復的工程很複雜費工,施工的費用很高,所以必須投入高達4,936萬元的經費,由文化資產局補助2,580萬元,市府配合款2,109萬2,000元,張廖家廟所有權人自籌款246萬8,000元,預計2023年完工,非常感謝大家的共襄盛舉,才能讓市定的古蹟建築有發光發熱的一天。
文化資產局長張濟民則表示,臺中西屯張廖家廟是由三川殿、左右護龍及二個山門連接形成一格局頗為寬闊的長形立面,由空中鳥瞰,可發現三川殿透過二條過水廊連上拜殿、正殿形成封閉性的空間。而且有許多精緻的木結構的彩繪、屋樑上獅子座雕塑,具有鎮邪和穩定大樑作用,而藍漆圓窗配上灰色條紋的萬字圖案,也表現出獨特的建築風格。本次修復涵蓋多樣的傳統工法,也將委託文化部認證的泥作、木作、鑿花、瓦作及彩繪等傳統匠師進行修復。
張廖家廟所有權人廖繼淘董事長也表示,張廖家族的年輕後代子孫,很多人對家廟不是很重視,他希望家廟修復完工後能成立文史教室,讓後代子孫來上課,他要講述張廖家的許多歷史故事,像是「生廖死張」,他說,這是發生在元朝順帝的時候,在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有一個避居的教師張願仔,受當地廖姓員外招贅後,改名為廖元子,他就是現在張廖家族的始祖。廖元子在去世前,囑咐獨子:「子孫生當姓廖,死當姓張,生死不忘,張廖兩全。」這段歷史展現了張廖雙姓人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