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中醫教你坐好月子

產後不同時期,加上產婦生理狀態不同,飲食、藥物都是要分階段調理,一直進補,恐適得其反。(123RF)
產後不同時期,加上產婦生理狀態不同,飲食、藥物都是要分階段調理,一直進補,恐適得其反。(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新生命的到來是莫大的喜事,對於產婦來說,也是調養身體的時機。產後不同時期,加上產婦生理狀態不同,飲食、藥物都是要分階段調理,一直進補,恐適得其反。

生化湯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帖產後用方,生化湯可幫助產後子宮收縮以及未剝落的黏膜或胎盤排除,也就是幫助惡露排除。

臺北長庚醫院中醫婦科醫師郭順利表示,在現代醫院生產過程中,產科醫師已協助清除胎盤,因此,殘留在子宮內的胎盤極少,且必要時會給予子宮收縮劑幫助止血,也因此中醫師須評估產婦的狀況對生化湯中的藥物組成進行加減。

生產後經過一週的恢復,身體已經度過了一小階段的恢復期,傷口也逐漸的修復,此時,在飲食上可以稍作適度的補養。郭順利說,媽媽在懷孕的時候,隨著胎兒慢慢長大,會擠壓到腹腔的器官,造成頻尿、腸胃不舒服,甚至胃食道逆流的狀況,也因此產後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

第二階段可服用「健脾祛溼」的藥材,調整腸胃吸收功能,加強媽媽腸胃營養吸收,並且排出身體多餘水分減少水腫。一般這時候容易看到就是黨參、黃耆、益母草、蓮子、扁豆等這類的藥物。

產後第三週就可以「調脾胃補氣血」,持續加強腸道的吸收功能,補充生產流失的體力,基本的處方就是八珍湯加減,同時健脾胃補氣血,常見藥物如黃耆、黨參、山藥、白朮、山藥、當歸、川芎、紅棗等,有時候也會視患者狀況把二~三週方藥合併開立,一起調整。

第四階段則是「補肝腎調陰陽」,往往以十全大補湯加減,常見藥物除上面補氣血藥物外,會另外加強補肝腎壯筋骨的藥物,以加強治療骨盆腔及腰腿,例如肉蓯蓉、熟地黃、枸杞、何首烏、肉桂、補骨脂、巴戟天等。通常最後一週的方是最熱最補的方劑,所以往往吃的反應也是最容易上火,所以需要注意。

這種分階段治療,同時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想法,前一個階段是在為下一階段打基礎,例如,第一階段生化湯排惡露、促子宮收縮好的話,腸胃才能回到原本的位置,第二階段調脾祛溼效果才會好;第二階段提高了腸胃的營養吸收,第三階段補氣血的吸收才有效率,恢復才會快,第三階段能補好身體最基本氣血,要進階到補肝腎調陰陽,才能順遂。

郭順利強調,產婦體質、生產方式、產後身體狀態、產後身體修復的階段等,都有其適用的中藥材,由於每個人的體質、生理狀態不同,在決定使用特定中醫調理藥膳、方劑前,最好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選擇適合自身體質者較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