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2日舉行防疫記者會,市長柯文哲表示,目前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以非強制的方式,將疫情控制在一定程度,以最低行政成本在經濟與疫情間取得平衡。至於如何進一步減少染疫人數?他指出,關鍵在於圍堵發病前就被傳染的潛在個案,未來確診者不得留在家中。
全臺2日新增549例中共肺炎本土個案,其中臺北市有152例,柯文哲表示,雖然確診人數比1日公布的多,但民眾毋需驚慌,觀察一週以來的趨勢會比較正確;目前疫情雖可控制但無法完全消滅,只要有85%的人願意合作,就可以用最低行政成本、不違反人性的方式,在維持經濟與控制疫情間取得平衡。
針對市場分流問題,有立委批評北市採取「呼籲一週買2次」、「協調1/4攤商輪流停業」等做法是不了解市場生態與消費族群習性,但柯文哲認為,北市目前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以非強制的方式控制疫情;而他2日上午也指示,在5處公有市場建置人流警示系統,呼籲民眾出門前可先透過即時影像了解人潮情形,人多就盡量少去。
至於盛行率要達到多少才值得做普遍的快篩,柯文哲表示,還在研究中,但目前新增確診案例的居住地、工作地都有大數據可以掌握,因此北市成立行動快篩隊,由10名專業醫護人員組成,具有4小時快篩100人的量能;2日也前往文化大學進行第一次試辦,因判斷有群聚危險,立即對校內200餘名學生快篩,盡量避免可能的群聚感染。
柯文哲也坦言,這次疫情比SARS難防堵,是因為新冠肺炎(中共病毒)發病前就有傳染力,若想進一步降低染疫人數,關鍵在於要能圍堵發病前就被傳染的潛在個案,而這就必須靠疫調;他解釋,由於北市防疫旅館、醫院一開始的量能不足,所以安排無症狀者居家隔離,結果疫調耗費太多人力,因此現在要改變策略,只要確診就送到防疫旅館。
北市府也公布「大量疫苗快打計畫」,若39家合約醫院依評鑑等級及量能開設最大可接種服務診次,一天約可打4.5萬劑;若有需要,可納入12個行政區健康服務中心的門診部合約診所,增加服務據點;必要時也會開放小巨蛋等大型空間、動員基層診所醫護,設立大型接種站;針對行動不便者,將派出機動接種隊,提供安養機構、到宅施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