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延期至6月28日,學生持續在家上課直到暑假,看不到疫情曙光,不少家長們直呼「快崩潰了」。如何規劃在家親子時光,排解負面情緒?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郭葉珍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除了夫妻分配管理孩子時間,更重要是讓小孩參與,並讓孩子知道「你需要他的幫忙」,疫情期間共處一室,也能適當切割個人時間與家庭時段。
時代力量國際部主任劉仕傑7日在臉書寫「疫情日記」,他表示,自己跟小孩(5歲/7歲)「待在家共同『工作』進入第四週,應有的親情與疼愛已經被他們消耗到接近完全磨損」,只好去賣場瘋狂採買酒精飲料、零食餅乾及泡麵,作為「疫情之下唯一安慰」文字中盡顯無奈。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大人小孩在家上班上課,最讓家長崩潰前五名,包括:用水用電兇且糧食傷(40.9%)、要準時準備三餐(31.7%)、防疫優先親友長輩無法協助照顧(25.3%)、相處時間多摩擦也增多(25.3%),以及照顧子女及工作兩頭燒,體力不支(22.2%)。
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郭葉珍接受《大紀元》採訪表示,可善用「時間切割法」,夫妻分配陪小孩時段,「往往忽略主角是小孩」,可與孩子討論,「讓小孩明確知道哪個時間找爸爸,哪個時段有事找媽媽(或另一名家庭協力夥伴)」,照顧者輪流創造不被打斷的「獨立時間」。
此外,單親家庭帶孩子,則可採取「番茄時鐘法」,與小孩一起設計「不說話時段」,搭配獎勵,若達成可換取「決定某事的權力」。例如,孩子可決定今晚晚餐菜色;讓孩子知道「媽媽需要2個小時工作時間,你覺得你可以怎麼幫忙?」來取代謾罵與命令。
郭葉珍笑說,「彼此密集相處,看什麼都不順眼」,建議家長不要緊迫盯人,連續下指令與糾正,孩子容易反彈「認為大人很煩、找碴」,此時可挑重點要求,其他「能放過就放過」。
對於「煮三餐」痛苦指數很高,郭葉珍則建議,夫妻依身份證採買日,分配三餐掌廚者,讓小孩參與菜單規劃,即使平常不煮飯的另一半與孩子「弄出很爛菜色」後果自負,讓「孩子作主、體驗」,就會了解當媽媽不容易。
至於如何排解在家工作與顧孩子負面情緒?郭葉珍說,掌握正確防疫知識,不要人云亦云,危機就是轉機,趁此時逼自己轉型、融入數位未來,掌握「正念生活」理解腦部運作機制,讓自己心情低落時,知道如何離開壞心情,甚至可幫助他人遠離負面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