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布,國內新增21例確診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新增3例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是三級警戒以來本土病例最少的一天,也希望能持續往下,現在的疫情狀況是三級警戒「邊緣值」,雖然延長全國三級警戒至7月26日,但13日起適度鬆綁部分措施,也將力拚7月26日降級。
行政院長蘇貞昌8日表示,13日開始適度鬆綁,但業者須遵守防疫指引,提醒大家,目前仍維持三級警戒,出門還是要全程戴口罩、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家庭、社交聚會還是禁止,政府更會嚴厲執法,請民眾配合。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指出,本土確診數字維持50人以下,疫情確實趨緩,原本高度管制場所或行業自然有放寬必要,讓內需服務業能喘口氣。
已接近解除三級警戒的標準
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陳時中表示,解除三級警戒的標準是每天不明感染源少於10例、每週少於3起,現在非常接近這個目標,但有些疫調還在進行中,「我們現在在邊緣值,所以維持三級(警戒),不過會適度鬆綁。」
陳時中表示,這次鬆綁上一定會有設想不到、管理上有問題的地方,各界可即時向主管單位反應,讓主管機關做滾動式檢討,當然也會拚看看7月26日是否可以降級,「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要一起努力」。
媒體提問,對於微解封的部分,地方政府可否自行調整?陳時中回應,每個地方疫情狀況不同,地方政府可視防疫需求,因時因地調整或加嚴,因為民選地方政府要對當地選民負責。這次防疫鬆綁,會是將來重要的指導原則,不論營業處所或地方政府,都要有即時應變作為,將會授權在三級警戒範圍內,因時因地調整。
電影院、美術館等場所 有條件鬆綁
有條件鬆綁的對象,包含: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遊樂園區、休閒農場、森林遊樂區、植物園、文化園區、學校操場、駕訓班、美術館、博物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無觀眾)、社教機構、文化中心、室內外運動場館(游泳池除外)、高爾夫球場。
另外,餐飮場所(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美食區等)在符合指揮中心指引的情況下,可恢復內用;國內小型旅行團(9人以下)可有條件恢復出團;劇組拍攝也可在防疫規範下恢復。
三級警戒延長仍須關閉的場域,休閒娛樂場所包含: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自助選物販賣機營業場所、釣蝦場、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教育學習場域的部分,包含: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駕訓班除外)、K書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觀展觀賽場所的部分,包含:會展場館、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餐飲業顧客、業者確診 須停業三天
食品藥物管理署署長吳秀梅說,已訂定「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提供餐飲業者參考遵循,以降低疫情於餐飲場所發生機率與規模,以及社區傳播風險。另若發現確診,不論對象是業者或顧客,都要立即暫停營業3天。
餐飲從業人員「健康管理」部分,吳秀梅說,須盤點相關工作人員及造冊、訂定餐飲從業人員分流上班計畫,且需訂定健康監測計畫,包含人員名單及異常追蹤處理機制、落實體溫量測、健康狀況監測及定期篩檢、並鼓勵安裝「臺灣社交距離App」。
餐飲從業人員「衛生行為」部分,則需加強餐飲從業人員防疫教育訓練,落實戴口罩及勤洗手;外場人員口罩加面罩,內場人員口罩加帽子;保持從業人員用餐距離。
餐飲場所「環境清消」部分,吳秀梅說,清消要更加強,也需訂定環境清消計畫、定時執行環境清潔及消毒、增加廁所衛生清潔及消毒頻率。
供餐方式 以個人套餐為主
在顧客用餐管理部分,實施顧客實聯制,吳秀梅說,須落實顧客衛生防護措施,除用餐外全程戴口罩;保持顧客用餐距離;調整供餐方式,以個人套餐、分菜後再上菜、自助餐由專人服務型態為主;管制人流,營業分流,避免人潮擁擠;避免點餐及收付款交叉汙染;提供酒精類飲料進行營業時間管制。
至於餐飲場所出現確診者應變措施,吳秀梅說明,需盤點場所內相關活動人員,並完成造冊;擴大風險管控,自主防疫管理;配合疫情調查,接受快篩或核酸檢測。
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國內累計1萬5,149例確診,分別為1,193例境外移入,1萬3,90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105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718例死亡病例,其中710例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