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娃娃》以5歲的女孩瑩瑩的成長經歷為主線。在一個雷電交加的夜晚,瑩瑩的母親被抓走,留給瑩瑩一支畫筆和一個娃娃為伴。瑩瑩孤苦度日,流落街頭,一邊東躲西藏尋找安身之處,一邊小心地躲避抓走媽媽的黑暗勢力。如影隨形的烏雲一次又一次驅走了瑩瑩身邊的好心人。她必須從自身尋找力量,克服恐懼,用媽媽留給她的禮物,實現她與媽媽相聚的夢想。
以孩子的視角感受真實世界
《布娃娃》這部影片其中一個特點,就是通過小孩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通過布娃娃對周遭世界的認知和遭遇,來反映現實社會當中在中國的一些孤兒的經歷。因為是布娃娃的世界,所以有很多神奇的經歷,也有很多童真的想法。
《布娃娃》由「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獲獎導演李雲翔執導,他表示創作影片的靈感來自於中國受迫害人士遺孤的遭遇。
在中國,有很多孩子們,他們的父母因為信仰,或者是持有不同的一些理念和政見,或者在人權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受到中共的打壓。這些孩子們,有的被開除學校,有的甚至流落街頭,有的失去了父母成為孤兒,在成長過程當中經歷了很多的痛苦。李雲翔導演表示,他在採訪過程當中,了解了很多這樣孤兒的故事,被深深地打動了。
他說:「這些孤兒很多都是異議人士的孩子,包括法輪功學員、維族人等。很大一個群體,卻很少受到關注。他們年幼就痛失父母,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難以想像的痛苦,但是很多孩子卻依然保持著一份童真。
「所以在影片創作時,我決定採用定格動畫的方式,帶著觀眾進入到孩子們童真的想像空間中。在那裡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充滿希望。透過這部影片,期望更多人能關注這些孩子們的遭遇,關注中國的人權狀況。」
定格動畫讓影片更真實
李雲翔在獲獎感言中,提到他是如何想到用定格動畫這種藝術形式,完成該影片的製作的。他表示,他看到一則報導,有一個很有名的意大利品牌的娃娃,是在中國的勞教所裡面生產的。生產者裡面就有這樣的兒童,未成年人被強制生產這樣的娃娃。
他說:「我就有一個想法:能不能以布娃娃為這個主線做一個影片,通過這個小孩的這個視角來了解他們的經歷是什麼。他們在成長當中,在失去了父母的照顧之後,必須要面臨什麼樣的這個抉擇和痛苦,他們又是通過什麼樣的信心、勇氣來面對這樣一個複雜的世界,這就是《布娃娃》這部影片創作的初衷。」
表示因為採用了定格動畫這種藝術形式,製作起來很辛苦,大概花了4年的時間。順利的時候,每天大概只能完成幾秒鐘的畫面。
李雲翔表示,「每一個人物、每一個場景都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只不過比例比較小而已,這樣就保證一種真實感。而且在做這些場景和人物的過程當中,製作者也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融進去,所以,我們最後採取了這樣一個很費時費力,但是更有真實感的這樣一種藝術形式。」
該片歷時4年製作而成,由奧斯卡獎得主Martin Meunier出任定格動畫總監。定格動畫師由參與多部奧斯卡得獎或提名動畫片製作的Ken Burton,Rich Zimmerman和Justin Kohn等擔綱。
《布娃娃》曾入圍多個奧斯卡入選電影節,包括「洛杉磯國際短片電影節」(LA Short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好萊塢短片電影節」(Holly Shorts Film Festival),「福伊爾電影節」(Foyle Film Festival)和「羅德島國際電影節」(Flickers’ Rhode Is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