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休閒旅遊

千年古城 開羅

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交相輝映。(Getty Images)
金字塔與獅身人面像交相輝映。(Getty Images)

編譯/李川

埃及首都開羅(Cairo)橫跨尼羅河,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通樞紐,是整個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商業中心。古埃及人稱開羅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開羅叫作「卡海勒」,意為「征服者」或「勝利者」。

開羅的形成,可追溯到西元前約三千年的古王國時期,作為首都,亦有千年以上的歷史。雖然曾經戰亂頻繁,它卻是當今世界上,少數遭受戰爭破壞最少的古城之一。這裡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交匯,集所有的絢麗、魅力與矛盾於一身。

尼羅河從開羅市區中間流過,不分晝夜,開羅的許多重要建築,都分布在尼羅河兩岸。尼羅河上有捕魚船,也有遊船,夜晚泛舟,別有意境。在尼羅河藝術節上,傳統的肚皮舞藝往往驚豔全場。肚皮舞的阿拉伯語為Raqs Sharqi,其原意即是「東方舞蹈」。

埃及大眾交通:驢子

驢子是埃及人的汽車。(Getty Images)驢子是埃及人的汽車。(Getty Images)

談及陸上的交通不能不提到驢子,也有人把牠們叫作「埃及的大眾汽車」。牠們細長的腿,擔負著木柴和農產品等貨品,在路上疾走,菸一根接著一根抽的車伕們,完全無視周圍車陣中潛藏的危機。

千塔之冠:開羅塔

開羅的地標建築「開羅塔」。(Getty Images)開羅的地標建築「開羅塔」。(Getty Images)

高187公尺的開羅塔,是開羅的地標建築,被稱為「千塔之冠」。這座塔建於1960年,有25層,設計靈感源自蓮花。蓮花是是埃及文化中最受尊崇的花卉。登塔後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偉大建築群:金字塔

在開羅西南吉薩地區(Giza),著名的偉大建築群——塞西爾金字塔,巍然屹立,與獅身人面像交相輝映。

珍寶無數:博物館

不參觀開羅的埃及博物館,埃及之旅就不算圓滿。藏品讓人眼花繚亂,盡顯古埃及的鼎盛繁華。博物館裡所有的展示品都是真跡,只有一件贗品——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這塊石頭解開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迷,是近代學者研究古埃及文化的一把鑰匙。其真品藏於大英博物館,是鎮館之寶。

驚奇的哈哈利市場

猶如迷宮的哈哈利市場。(Getty Images)猶如迷宮的哈哈利市場。(Getty Images)

開羅最有名的的觀光市集是哈哈利市場(Khan al-Khalili),地穴般令人驚奇的混亂小巷裡,處處可見人們爭論不休著關於衣物、鞋子、首飾、玩具,甚至一杯咖啡,或是101各式物品之價格。對於有耐心的遊客,這種討價還價的方式是划算的買賣,但若你無法體會這種活潑的議價精髓,則會覺得自己被欺騙。

時光隧道:手工作坊

土耳其著名的旅行家愛維亞.瑟勒比(Evliya Çelebi)曾經在1671年寫道:「無論你在世界各地看到的任何手工製品,開羅的窮苦手工藝者們都可以打造一份出來。」

地毯工作坊。(Getty Images)地毯工作坊。(Getty Images)

這種手工藝傳統,在埃及開羅的伊斯蘭老城區流傳至今。這裡據說有一千位個體手工業作坊,涵蓋了手工藝的各個領域,包括帳篷、盒子、書本、黃銅燈籠、玻璃製品和絲綢地毯等。

手工帳篷:手工帳篷街就是這一傳統最好的詮釋。這條街發跡於1650年,當時只是一個拱廊小巷,隨著時光的蔓延,這裡布滿了帳篷工作坊,陳列著花花綠綠的裝飾紡織品。據當地人介紹,製作帳篷的工藝手法,是從法老時代留存下來的。還有一些當地的紡織業家族,沿襲了家族傳統手工藝特色,專門為伊斯蘭朝聖之人製造帳篷、布匹和馬鞍等。

手工帳篷街。(Getty Images)手工帳篷街。(Getty Images)

◎染線坊:這裡還有染線坊。只見在黑色的染色石臺床上,一捆捆棉線被用力拉扯擰形,黑色蒸汽液體在地板上流淌出來。

◎真絲地毯:在17世紀來到開羅時,瑟勒比走訪了20間地毯工作坊,目睹了共300名地毯製作者。「他們製作真絲地毯和祈禱毯,其壯觀程度,難以言表。」他這樣寫道。這樣的工藝技術流傳至今。通常,生產一匹2x3平方公尺大小的真絲地毯,需要兩位工作者花費六個月的時間完成。

◎吹製玻璃:一位曾經是拳擊手的玻璃吹製工人介紹,他父親為了阻止他從事如此艱難的事業,嚇唬他說吹製玻璃是「幽靈鬼魂的行業」。

◎燈籠:在一個燈籠工作室內,傳統燈籠手工藝者精心打造一個個燈籠飾品,將外表構造得極盡優美。

歲月更替,如潮起潮落,改變的只是年輪和朝代。而在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文明和智慧,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凝固、結晶,經受時間的考驗,一代代造福著子孫。

——摘編自「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