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疫情下開學在即 協助孩子適應新生活

如果家長在執行上述活動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個別狀況,建議也可以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123RF)
如果家長在執行上述活動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個別狀況,建議也可以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123RF)

文/臺灣職能治療學會
小玲在家活潑好動、話量多音量大,和父母可以溝通得不錯,但是在外面碰到陌生人就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說話很小聲,在學校常常哭或一直跟在老師後面。課堂上對老師給的指令常常反應慢半拍或者是不回應,在學校沒有朋友想理她,越來越不想上學,爸媽也很苦惱不知如何幫助她。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祕書長呂家誌表示,對小孩子而言,情境轉換的適應本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孩子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放棄,無法應付環境中的挑戰,更難以和其他小朋友一同遊戲,就容易產生退縮或者調皮搗蛋來吸引人注意的行為。上述的例子就是很明顯無法適應學校環境,而產生退縮表現;如果可以及早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對其日後的學校參與有極大的幫助。

簡單居家運動  建立自信心

原本這樣的自信心培養,可以透過在日常活動中的投入,經過嘗試及努力後「成功了」的突破自我的實際經驗,面對困難時有勇氣解決問題。然而,在疫情衝擊下,小孩的生活圈侷限在家中,對象只剩下父母,臺大醫院兒童發展評估及療育中心治療組長姜富美職能治療師表示,在家中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居家運動,以及鼓勵小朋友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也可以訓練小朋友達成自信心的培養。但如何做呢?姜富美提供一些小技巧供家長參考:

● 練習丟接球、踢球、跳過障礙、中大班的孩子可以練習跳繩、打羽毛球。控制肢體能力的提升,會提高個人的自我概念,同時動作協調能力好的孩子,比較容易參與同儕的體能活動。

● 給予孩子時間及機會,讓他們練習自己用湯匙/筷子好好坐著吃飯、穿脫衣服、褲子及鞋襪、處理拉鍊及釦子、自己上廁所等,並練習整理自己的背包、幫忙折衣服、晾衣服、折被子、準備餐具等,讓孩子覺得自己對家人是有貢獻的。

● 當孩子完成一些自己喜歡的美勞或積木造型,可將孩子的勞作成品放在客廳,或者拍照分享給親友看,讓孩子體會投入活動後得到的成就感。

● 如果發現小孩子會怕輸而不願意參與遊戲,可以先從碰運氣的遊戲開始,讓孩子比較能接受沒有贏的狀況,例如隨機分配發牌的情況,也可以用快速帶過的方式或轉移注意力,避免孩子一直糾結在輸贏的情境,要觀察及衡量孩子能接受的程度,漸進的訓練,讓孩子慢慢理解真實的遊戲就是有輸有贏。

● 對於孩子的情緒反應,每一次都要堅定溫和的處理。提升孩子情緒表達能力的方法,除了訓練口語溝通之外,也可以先教導孩子以肢體動作表達要/不要、喜歡/不喜歡的意見,並針對其表達給予正向的回應。對孩子的表現要有合理的期待,如果孩子本身的能力還不成熟,本來就無法期待他很有自信,只要他盡力表現及參與,大人就該給予鼓勵。並且,要肯定他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

● 每天的作息時間盡量固定。使用3C的時間要有限制,每天的生活安排有動態也有靜態,讓孩子有充足睡眠,學習時才會有好情緒及好精神,學習效率高才容易自我肯定。

最後,呂家誌提醒家長,平常用共玩共讀來促進孩子能力發展,這些底子打得好,才能有面對外界挑戰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果家長在執行上述活動時不知道如何處理孩子的個別狀況,建議也可以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