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布斯堡家族曾是歐洲政壇最顯要的家族之一,該家族統治下的奧匈帝國,也對歐洲近代史的發展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今天的波希米亞、匈牙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地都曾是該家族的管轄範圍。類似於羅馬人的管理方式,哈布斯堡王朝也相當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讓當地居民繼續使用自己的語言,保有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傳統。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導致奧匈帝國的瓦解,也標誌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正式結束。1919年,奧地利國會制定了《哈布斯堡王朝法》(Habsburg Law),沒收了哈布斯堡王朝所有的財產,並將該統治家族驅除出境。至今部分《哈布斯堡王朝法》的條例已經廢除了,但王室家族的財產仍然被扣留著。
哈布斯堡家族的夏季行宮——美泉宮當然也在其中。在國家的管理下,美泉宮與其花園現在成了博物館,並於1996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有上百萬的觀光人潮。
宮殿地產
哈布斯堡家族的馬克西米利安二世(Maximilian II)為了狩獵休閒,於1569年買下了美泉宮的土地。面積共有186公頃,僅次於法國的凡爾賽宮。據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此狩獵時發現了一道美泉,成為宮殿名字的由來。自此,這片土地經過了多次改變,從17世紀的一間狩獵小屋,到鄉間別墅,再到18世紀成為一座真正的宮殿。
1687年,神聖羅馬帝國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為其王位繼承人約瑟夫一世(Joseph I)下令建造美泉宮。當時的建築師約翰.伯恩哈德.菲舍爾(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一開始提出了一個比法國凡爾賽宮還要大規模的設計草稿,但後來因為經費不足而重新設計成今天宮殿的規模。
然而,今日的美泉宮則是在哈布斯堡家族著名的瑪麗亞.特蕾莎女王(Maria Theresa)在位期間成型的。瑪麗亞.特蕾莎可說是奧匈帝國史上最著名的女王,她不僅育有16個漂亮的子女,並且善於透過聯姻的方式穩固帝國秩序。法王路易十六的妻子瑪麗.安東妮也是她的女兒之一。
瑪麗亞.特蕾莎繼承美泉宮後,在18世紀中葉至後期進行了大規模的增建和翻修工程。在宮廷建築師尼科洛.帕卡西(Nikolaus von Pacassi)的規劃下,將宮殿往上加蓋了一層,宮殿的正面和面向花園的背面,都加上了白色的大階梯,並且將花園擴建。室內空間更是幾乎全部重新裝潢為洛可可風,這種風格後來被稱作「瑪麗亞特蕾莎風」。
整修後的宮殿內,共有超過1,400間房間。每年夏天到初秋,瑪麗亞.特蕾莎和先生法蘭茲一世(Franz I. Stephan)便會帶16個子女搬到美泉宮居住。家族的每個人都配有五間房間,而已成家的家族成員則會分到十間房間。這間偌大的宮殿不僅作為帝國的行政空間,也容納了龐大的哈布斯堡家族。
之後在19世紀末,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ph)接手管理了美泉宮的地產,改為永居於此。他的繼位者卡爾一世選擇移住維也納,但在1919年11月11日被迫退位,成為奧地利最後一位國王。
儘管遭受二次大戰的破壞,今天的美泉宮仍保存了當時的建築樣貌,展現了18和19世紀洛可可和後來洛可可復興時期的風格。
美泉宮內部的擺設,也有許多來自中國的繪畫和瓷器。甚至還有一間房間直接命名為「中國房」(Chinese Room,又作東亞房),曾經是女王開會的地方。
而宮殿內部最豪華的空間莫過於大迴廊(Great Gallery)了。這座金碧輝煌的長廊共有40公尺長,屋頂挑高10公尺,這裡曾是王室舉辦晚宴的場所,在微拱型的天花板上布滿了描繪哈布斯堡王朝的壁畫。長廊側邊有三個連續的大拱門,連接到一旁的小廳,在那裡可以直接看到花園的景致。
宮殿花園
美泉宮的背面是一座偌大的花園,花園內部筆直的軸線步道,自宮殿中心向外發散。在瑪麗亞.特蕾莎在位時期,美泉宮的花園便已開放給大眾參觀。
花園裡的凱旋門(gloriette)是美泉宮的其中一個亮點,凱旋門位於花園大軸線底端的地勢最高點上,外觀是羅馬式的觀景亭,提供欣賞風景、休憩的功能。這座涼亭是由瑪麗亞.特蕾莎委任建築師建造的,背後隱含著傳統上「正義之戰」的意義,也就是描述正義之方宣戰所依據的價值觀,和在戰爭時合理正當的手段。
在花園的西半部是一座動物園。出於對自然科學的愛好,法蘭茲一世於1752年在花園裡規劃了一座動物園,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動物園。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精心設計。據說在每年的5月13日和7月31日早上5點45分的時候,曙光會從美泉宮的屋頂升起,穿過公園的大軸線,剛好照入動物園中心的涼亭(emperors pavilion)內,這裡是國王王后用早餐的地方。在曙光的照亮下,涼亭變成鑽石一樣閃閃發光,這個景象將持續十分鐘之久。當然,這兩個日子也格外有意義,因為5月13日是瑪麗亞.特蕾莎的生日,而7月31號則是動物園開張的日子。
在花園的東半部,則有一座羅馬廢墟噴水池(Roman ruins),象徵著羅馬盛世的結束,而哈布斯堡王朝繼之升起,永垂不朽。(部分譯自英文《大紀元時報》The Heart of the Last Austro-Hungarian Empire: Schonbrunn Palace in Vi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