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蝦皮增資案 議員:個資涉國安問題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臺北市議員苗博雅資料照。(記者陳柏州/攝影)

【記者常懷仁、吳旻洲/臺北報導】投審會審查「蝦皮電子支付增資案」,最後期限為8月13日。臺北市議員苗博雅6日表示,蝦皮購物平臺擁有廣大會員個資,若再擁有電子支付功能,透過大數據就能進一步掌握有意義資訊,對臺灣的威脅就會增加,呼籲防堵中共滲透如同防疫,需要全民共識並採取具體行動。

蝦皮在去年依法申請電子支付業務,金管會亦核准,但若要取得電子支付執照,依規定需在今年8月13日前完成資本額增至5億元並經投審會同意,另外根據蝦皮母公司冬海集團(Sea Limited)的財報顯示,李小東和騰訊之間具有不可撤銷的委託書,騰訊同意李小東作為其代理人。

苗博雅說明,「購物平臺」擁有廣大會員個資,由於廠商都想要了解消費者,所以蝦皮若跟社群活動結合,將個人資料、使用者情形跟社群連結,對消費行為進行分析,將會有很高的商業價值。

她表示,多數消費者並不清楚,個資被企業掌握後又提供給誰,這也是未來臺灣法規須要努力的方向,包括《個人資料保護法》在內,條文中並沒有規定企業在使用個資時,如果要提供給第三方,應該要有哪些程序。

她以購物網站上為例,企業不僅可以存取購買紀錄和相關資料,還可以將資料提供給別人做廣告,由於許多權限都包含在網站使用條款裡面,所以多數情況下不需要事先通知,且消費者也無法拒絕。

她說,即便消費者發現廠商違反個資的使用者條款,或者違法提供他人時,消費者能採取的法律手段也很少,只能提告要求賠償,但《個資法》規定,賠償必須證明受到損害,所以消費者與大型電子商務在締約地位上,並不對等。

資訊就是一種力量

「資訊其實就是一種力量」,苗博雅說,當蝦皮增資成功擁有電子支付功能後,只要掌握大量臺灣用戶的金融資料、社群行為、購物喜好、個人生活習慣與喜好等資訊,就可透過大數據畫出消費者輪廓,只要敵國多一分掌握有意義的資訊,對臺灣的威脅就增加一分。

有民眾會質疑,Google、Apple也在蒐集用戶個資,為何不能交給蝦皮背後的騰訊?苗博雅解釋,把資料交給美國企業,不等於把資料交給美國政府,但是把資料交給中國企業,等同把資料交給中共政府,因為中共可以跟企業索取任何資料,這就是「兩邊的體制造成的最大關鍵性差異」。

她強調,中共明顯有併吞臺灣意圖,當大量臺灣個資流到中國企業,進一步流到對臺灣有敵意的中共手中時,難道還不是重大國安問題嗎?

苗博雅認為,防堵中共的滲透就像防疫一樣,絕對不是只有靠政府處理就夠了,還要全民配合才能成功。因為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中資,如果當政府切斷中資滲透時,大家反而怪政府讓生活不方便,政府就不敢去管。所以面對滲透,全民要有共識,在民主社會建立這樣的共識非常重要。

中資闖關 不會明擺自稱中資

苗博雅指出,目前臺灣法規對中資企業是採取股權30%的準則,但問題在於當中資刻意控制股權在30%以下,但對企業仍有實質影響力時,就會產生爭議,過去的「淘寶臺灣」、南海集團雙子星案都是如此。

她表示,當前國際投資越趨複雜,常透過多層「轉投資」規避審查,所以設計符合現代國際投資標準和防範中資滲透的法律,對臺灣國安和投資環境很重要,而且認定中資的門檻,除了股權外,應納入「實質控制力」,有明確認定標準,對案件審查才有幫助。

苗博雅提醒,投審會應該把審查重點放在表面低於30%,但實際上有實質控制力的企業,這才最需要出手擋下的,不會有人名目張膽的超過30%門檻又來申請審查,多數都是巧妙的控制在符合審查門檻,才會來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