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睡到自然醒?別讓退休成為一場悲劇

退休這件事通常比你所預期的提早發生,不該放棄積極的活動,否則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歲月催人懶。(Shutterstock)
退休這件事通常比你所預期的提早發生,不該放棄積極的活動,否則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歲月催人懶。(Shutterstock)

文/魏惠娟、王梅
美國退休人協會曾在官方網頁發表過一篇有趣的文章,標題是〈退休第一天做什麼事?〉(What to do on your first day of retirement?)這篇文章列出了幾點建議,包括:睡到自然醒、到附近咖啡座享受一頓豐富早餐、開始去做一直想做的事、打電話邀請已退休的朋友一起餐敘等。但文章也特別提醒一點:「不要去公園的板凳上發呆。」

很多人在退休的第一天心情特別好,「哇,終於解放了、終於自由了,從此不必再看老闆的臉色了!」不過,這種好心情通常只維持了3天、5天、10天,接下來,面對大把空出來的時間,開始感到閒得發慌,每天從早餐等到晚餐,從黑夜熬到天明,益發覺得度日如年。

《樂在不工作》(The Joy of Not Working : A Book for the Retired , Unemployed and Overworked)的作者、加拿大退休達人爾尼•柴林斯基透過研究觀察,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絕大多數人在退休之前,往往都會心神嚮往那種再也不須要辛苦工作的時光,把「擁有大量閒暇時間」當作終極目標。

然而,許多人卻也犯了相同的錯誤:還沒有做好準備去面對充裕的休閒時間,就一頭栽了進去!而且,大多數人都把「退休」這件事情留待未來才去設想規劃,不知道應該要提前計畫,一廂情願認為,「退休不就是到處遊山玩水?等到以後再說。」

不過,退休這件事通常比你所預期的提早發生(退休後的時間更增長了許多),一旦真正到了無事一身輕的時候,很多人反而會出現適應障礙。

「這是一種對生活的錯覺,錯把退休當成工作壓力的避難所」,爾尼•柴林斯基一針見血的直指,「即使在財力、體力各方面都有足夠的條件,但如何排遣休閒時光卻變成最大的負擔。」這並非危言聳聽,美國做過統計,男性在退休時期的自殺率比其他任何階段高出四倍。

爾尼•柴林斯基做了一個簡單的結論:「無法退休是一個悲劇,但如願以償退休,也可能是一個悲劇。」

一名從外商退休的高階經理人坦承,離開職場以後只高興了兩個星期,從第三個星期開始,每天早上睡醒,一睜開眼睛就困惑的喃喃自問,「我今天到底要幹什麼?」後來,這名退休經理人白天到社區大學選課,也到大學附設的語言中心進修,假日擔任志工,生活圈擴大,交到新朋友,再也沒有喊過日子無聊了。

往心的方向前行

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傑克•尼克遜(Jack Nicholson)2002年主演過一部電影《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故事一開始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六十六歲的施密特先生(Warren Schmidt)在退休前夕的最後一天上班日,枯坐在已經打包妥當的辦公室裡,雙眼瞪著牆上的掛鐘倒數計時,當指針卡在下午六時整,施密特先生提起公事包,走出門,正式告別他的工作生涯。

施密特先生開始賦閒在家,整日無所事事,頗感無聊。他每天依舊維持七時起床,陪伴他的是一成不變的填字遊戲和結褵多年的老妻。不料,隔了沒多久,妻子突然無預警心臟病發作猝死,讓他的生活顯得更加冷清孤單。

施密特感覺須要找點事情做來改變生活,於是決定贊助慈善機構,認養一名非洲孤兒恩度古(Ndugu),並經常提筆寫信給恩度古。

某天,施密特臨時起意,回到從前上班的場所,主動提議要給他的年輕接班人一些「指導」,卻是換來一桶冷水,年輕人不感激、也不領情。施密特熱臉貼冷屁股,帶著失望的心情獨自駕著休旅車去旅行。

他去了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勾起很多回憶,也順道去探望女兒和女婿,發現女兒的婚姻並不幸福,看著平庸的女婿和不怎麼和睦的家庭氣氛,他雖然對女兒的未來擔憂,但也使不上力,女兒甚至嫌他多管閒事。

一種「強烈不被需要」的失落感深深籠罩在施密特身上。旅途中他不停的寫信給非洲孤兒恩度古,叨叨敘述著無趣的生活和困惑。

旅行結束歸返,施密特回到家,意外收到恩度古的回信,信中並附上一幅天真無邪的圖畫「大手牽小手」,大手代表施密特,小手則是恩度古,看著那些真情流露的文字和充滿童真的色彩線條,施密特頓時淚如雨下。

電影最後的鏡頭停格在施密特先生臉上的表情:原本的一張苦瓜臉,剎時轉變為開懷笑臉。

施密特先生認真工作了一輩子,卻從未想過不工作的時候要如何好好生活。恩度古讓他重拾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當他不求回報的為他人付出,結果得到正面回饋,並且讓他深感被人需要,施密特那顆漂泊游移的心,最後在一名從未謀面的非洲小男孩身上找到停駐點。

臺灣從2016年起,平均每年增加十萬名從職場退休的「施密特先生」,你認為他們都準備好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嗎?很不幸,並沒有,絕大多數人就像施密特一樣,那顆心始終遊蕩漂泊,找不到停駐點。

現年已七十一歲的退休達人柴林斯基,列出了一張清單,建議從事一些較積極的活動,包括寫作、閱讀、運動、跳舞、散步、繪畫、演奏音樂、到社區大學選修課程等,因為這類活動能讓人四肢與大腦並用,比起看電視、滑手機這種消極活動更令人感到興奮與滿足,也可以維持較佳的身心狀況。

柴林斯基建議,年過五十或六十歲、甚至七十或八十歲,還是應該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只要不是四肢無法動彈,都不該拿年齡當藉口,不該放棄積極的活動,否則不是歲月催人老,而是歲月催人懶!

你呢?退休第一天要做什麼?心的方向要往哪裡去?如果你喪失了追求積極生活的態度和興致,絕對是因為懶惰造成的!

——摘編自《樂齡的幸福課:設計你的下半場人生》,(四塊玉文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