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二廠7月時因一張椅子發生跳機事件。民團1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核災風險是政治人物都該認真思考的嚴肅課題,包括核災如何應變、如何避免、是否有核電替代方案等。福島核災發生當時,強制電廠20公里內人員撤離,若換成核四,雙北、基隆、宜蘭將有30萬人要強制撤離。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說,立委上週到核二廠探勘為何突然停機,竟然只因為一張旋轉椅就發生停機事故,但是這些事情都沒有人看到,因為監視器沒有錄影,而台電的改善措施,只是把椅子固定,把控制閥用壓克力板隔開。這就是台電應對核電廠危機的方法,台灣的核安要繼續用賭的嗎?
媽媽監督核電聯盟祕書長楊順美表示,以當初福島核電廠20公里內強制撤離的標準,換成核四周邊人口,包括雙北、基隆、宜蘭將有30萬人面臨撤離命運;以80公里內美國僑民撤離的標準,北臺灣將有847萬人需要離開;100公里遭受連續高輻射劑量的人口,臺灣將高達975萬人,且1,584萬人的自來水輻射會超過飲用標準。
楊順美質疑,福島核災如果發生在台灣,影響會多大?台灣有沒有核災的「最壞劇本」?她表示,核四外海活斷層已經確認了,地質專家認為這些延伸可能達90公里的斷層,若發生地震,規模可能達7.5、7.6,對核四廠址的影響可能達到0.4g以上,但核四的耐震設計卻不夠。
日本前首相菅直人撰寫《核災下的首相告白》一書,回顧核災當下的國家級危機處理,也給台灣忠告,不論未來公投結果如何,在討論核四過程中,一定要把如果核災發生的「最壞劇本」納入考慮。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自費購買此書,寄送給台灣當前的65位政治人物,包括距離核四廠80公里的選區立委31位、縣市長10位,以及有能力影響政策的潛力政治人物24位。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今年公投雖因應疫情延期至年底,全國廢核行動平台仍不放棄任何機會,持續針對核四議題積極與社會溝通。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的核四公投官方網站「分手吧!我們不核四」已上線,也於社群媒體發布「核四公投不同意」懶人包,說明核四應需要面臨的地質、安全、工程及核廢料等問題,根本不可能也不應該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