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黑面琵鷺守護者 生態攝影家王徵吉

生態攝影家王徵吉。(王徵吉  提供)
生態攝影家王徵吉。(王徵吉 提供)

文/孫幗英
王徵吉,臺南人,1946年生。父親創立「牛頭牌運動鞋」工廠,母親創立新娘化妝名店「美麗都」,雙親在臺南都是業界的佼佼者。王徵吉20歲生日,母親送他一臺雙眼照相機,他如獲至寶,到處拍照,不亦樂乎。

24歲,王徵吉與施碧月小姐結婚。隨著玩攝影的深入,傻瓜相機已經不能滿足他對攝影創作的渴望,於是央求新婚妻子資助。貼心的妻子變賣了嫁妝金飾,達成他的心願,買了二手貨的單眼機身和三個長短鏡頭。王徵吉說:「當時金價一錢170元,買相機共花了6,500元。」從此,王徵吉盡情於藝術攝影領域。

不喜歡製鞋工廠繁瑣的管理工作,30歲,王徵吉辭去父親的事業,跟母親合作經營一條龍的婚紗攝影。父親不認同他做攝影,於是他搬到臺北,做了一年虧損一百多萬元,只好打道回府。在母親人脈的助力下,他的事業做得「強強滾」, 每逢好日子計程車都來排班載客。兩年後,王徵吉進了《中華日報》兼當攝影記者。17年一路走來相當順遂,直到47歲那年,王徵吉的生命旅程出現了重大的轉折。

立志擦掉白紙上的汙點

1992年11月,曾文溪口發生黑面琵鷺被槍殺事件,報社派王徵吉前往報導。黑面琵鷺是瀕危物種,因此,引起國內外普遍關切,12月全國8個鳥會團體, 共同發表聲明,請求政府「救救黑面琵鷺!救救中華民國國際形象!」

採訪此事件後,王徵吉決心「擦掉臺灣在生態保育這張白紙上留下的汙點」,全心投入黑面琵鷺生態保育推廣工作。「透過我的攝影專長記錄黑面琵鷺生態,以攝影作品展現黑面琵鷺獨特美麗身影、曼妙舞姿,讓更多人從欣賞中認識牠,並開啟心靈的觸角關懷生態。」王徵吉說。

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

「這是一條不輕鬆的路,但是只要我的意願可以影響他人也就值得!」王徵吉心意已決就去跟妻子商量,沒想到,妻子欣然同意結束婚紗攝影公司,又一次支持他追求自己的夢想!

夢想起飛  七股守候黑琵

黑面琵鷺屬於冬候鳥, 8、9月從北緯38度線順北風南下,翌年3月順南風北上。繁殖期在4月至8月,度冬期在9月至3月。

繁殖區在韓國、朝鮮、中國遼東半島及俄羅斯。度冬區在中國江蘇、上海、浙江、廣東、海南島、日本、韓國、臺灣 、越南、香港、澳門。

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

黑面琵鷺還有5個親戚,分布在非洲的非洲琵鷺;澳洲的皇家琵鷺和黃嘴琵鷺;美洲的玫瑰琵鷺,還有歐洲的白琵鷺,共6種。

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有300公頃沙洲溼地及二千多公頃的魚塭,是黑琵最主要的棲息處。王徵吉每天上午5、6點就到堤岸邊架起800mm長鏡頭等候再等候。抓住每一個稍縱即逝的瞬間,捕捉黑琵起飛、降落、理羽、覓食、嬉戲的畫面,直到太陽下海才回家。他說:「拍不到是正常, 拍得到是運氣。」

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

追夢路上  殘酷的試煉

即使懷抱利他的使命,也要經過嚴酷的試煉。1994年,王徵吉和妻子去探望在南非讀書的兒女。和朋友開車去拍攝非洲琵鷺的途中左輪爆胎,妻子摔出車外當場往生,自責、懊悔、痛苦、煎熬,折翼之痛幾乎擊垮他的意志力。

沉寂了整整一年,在孩子與親友的鼓勵下,王徵吉選在亡妻忌日那天,前往南非失事地點弔祭,他向亡妻許諾:「將勇敢站起來,完成當初我倆共同的心願夢想。」隨後,他去當時出事後放棄拍攝的國家公園攝影,終於拍到了最美的《非洲琵鷺》,一對紅喙紅腳的琵鷺比翼而飛!

王徵吉攝影作品《非洲琵鷺》。(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非洲琵鷺》。(王徵吉 提供)

「牠是我老婆美麗的化身,也是我站起來的動力。我挺起胸膛熬過去了,以滿盈對人世間的關愛,無怨無悔的走下去。」時過境遷多年,提起往事,王徵吉依然深深觸動。

攝影器材和作品底片都是攝影者的寶貝至愛。1996年,王徵吉陪兒子到澳洲了解大學入學情況,順便拍攝澳洲兩種琵鷺。行程結束時,發現車子被撬開,行李、器材和7天來拍的琵鷺底片全部不見,損失約70萬新臺幣,真是欲哭無淚。

還有一次,在香港攝影,不慎跌落沼澤區,器材損失不貲。這些都是讓王徵吉難忘的心痛。堅韌的王徵吉鞭策自己:「憨牛跌倒了再站起來!」

160年來唯一下蛋的鏡頭

1999年,聽說中國遼寧省長海縣外海小島上發現黑琵築巢,王徵吉和3位攝影家決定前往探索拍攝。背負三十幾公斤的器材,沒想到搶灘上島後還要攀登懸崖峭壁,當時他們都傻眼了!第一天拍3個小時,第二天就被官員「關切」,只好無功而返。

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下蛋》。(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下蛋》。(王徵吉 提供)

2001年,王徵吉受邀到島上拍攝黑琵在繁殖期間的整個過程。從此,他每年都會選擇階段性時間點去拍攝,交配、下蛋、孵化、育雛、練飛、覓食。王徵吉說:「有企業、基金會經費贊助時,曾有3個月去四趟的紀錄。 雖然很辛苦,但能夠拍到完美鏡頭就值得。」皇天不負苦心人,2008年,王徵吉拍到從黑琵被發現起160年來第一張黑琵下蛋的剎那畫面。不但國內各大報以頭版大幅報導,更轟動國際,王徵吉感到莫大安慰和榮耀!

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王徵吉攝影作品《黑面琵鷺》。(王徵吉 提供)

追夢30載  美夢成真

將近30年的追夢路程,常以「頭殼壞掉」自嘲的王徵吉,陸續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國內外16次個展,一次巡迴展;14本攝影專輯加一本英文版;十幾個國內外大獎,獲頒「臺南市榮譽市民」、「終身成就貢獻獎」;多次的書刊雜誌新聞報導、電視專題報導及多國特刊轉載,還有無數次的演講宣導。

這期間,政府先在曾文溪口規劃了300公頃的黑面琵鷺保護區,2009年改為「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家喻戶曉及國際知名的生態旅遊景點。加上各國的大力推廣保護,如今,全球黑琵的數量從288隻增加到超過5千隻,而臺灣占了半數以上!

生態攝影家王徵吉。(王徵吉   提供)生態攝影家王徵吉。(王徵吉 提供)

老而彌堅的王徵吉露出一口潔白的牙齒說:「臺灣應該擦掉那張白紙上的汙點了吧!」追夢還沒結束?「黑琵先生」王徵吉透露:明年還要去俄羅斯拍攝黑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