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邱太三:美繼續抗共 陸面臨更嚴峻情勢

右起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賀錦麗。(白宮Flickr)
右起美國總統拜登、副總統賀錦麗。(白宮Flickr)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陸委會主委邱太三15日在三三會月例會以「新情勢下兩岸經貿之挑戰及因應」進行專題演講,他表示,美中兩國目前仍是「競爭大於合作」,拜登政府繼續維持對抗中共路線,預期美中貿易戰短期內不會停止,也導致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共亟欲發展自身紅色供應鏈,是否成功各界將持續觀察。

首先,邱太三提到,美中戰略對峙涵蓋貿易戰、金融戰、科技戰、地緣政經四面向,中共擴張政軍影響力,引發區域局勢緊張。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國延續透過「各種工具」對抗中共的政策。

近期美中高層接觸無具體進展,研判美中貿易戰「短期不會停止」,加上中方嚴控中企赴美上市,並持續減持美債,推進人民幣跨境支付與數位貨幣,「顯然想擺脫美元國際支配地位」,然而美國也祭出《外企問責法》反制,並就涉迫害香港、新疆的親共人士祭出制裁,外界觀望「美中經濟是否持續脫鉤」。

科技戰方面,對於中共推動千人計畫、2035標準、科技自主等政策,美國則以限制投資中資科技業、調查千人計畫與中國留學生竊密,以及加速供應鏈重組作為反制。地緣經濟上,美號召G7領袖倡議「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印太戰略重返亞洲,結合民主國家在軍事、經濟上圍堵中共;而北京則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以抗衡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中國經濟成長放緩 多方面陷困境

針對中國經濟情況,邱太三說,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內需走弱,恐陷「中等收入陷阱」(薪資停滯),國際下修中國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今年中國下半年外貿情勢會更嚴峻。

中國目前經濟困境包括:產業缺關鍵技術,製造業不振盼「脫虛向實」、環境汙染嚴重、勞動力萎縮、失業攀升,以及地方債臺高築、企業槓桿風險過高等,外企也謹慎觀察中共體制「黨管一切、國進民退、數據監控」。當然中方也提各項解決方案,成效仍待觀察。

中共對臺經貿政策部分,對岸提出包括新四通、金馬小四通,對臺31條、農林22條等優惠措施,以「閩臺對接」將「福建」作為臺商、臺胞登陸第一家園;不過,對岸又會根據情勢做經濟施壓,例如日前發生暫停陸客自由行、禁臺灣鳳梨等。

加速供應鏈重組 避免依賴單一市場

邱太三提到,兩岸貿易持續升溫,2021年1~8月兩岸貿易額1,74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29.7%,占我對外貿易比率33%,臺灣對中出口以電子設備零件為主,對岸是臺灣最大進出口市場、最大順差來源,臺灣是中國關鍵「中間材」重要來源。不過,兩岸投資比率則逐年降低,從60%降到21.7%,中資來臺比率也下降,僅占外資的2.7%。

邱太三指出,美中對抗與疫情流行加速供應鏈重組,政府協助臺商多元布局,避免單一市場依賴,推動與美、日、印、澳等國合作;針對紅色供應鏈,竊取臺灣人才,我方強化法律規範,包括《營業秘密法》、《國安法》、《兩岸條例》相關修法,同時擬定政策鼓勵國內科技人才培育與留才,以及10月「攬才專法」上路加強海外人才吸納延攬。

中共收緊金融管控 引外資疑慮

邱太三說,政府對兩岸經貿政策秉持「對等尊嚴、互利互惠、維持現狀、臺灣優先、多元布局全球,加強風險管理」原則,鼓勵臺商回臺投資方案近3年來共222家、投資8,500億元,主要為電子、金屬化工產業;境外資金匯回方案2年來,實際匯回1,302件、共計2,704億元。根據2021年上半年在陸外商調查,有75.2%的臺商傾向維持在中投資,另24.6%選擇轉移生產線或回臺投資。

外資方面,則有87%美商、92.8%日企傾向「維持」在中投資;另有59%歐商要擴大投資,邱太三指出,「這主要是大陸強硬疫情控管,推動雙循環政策,穩定外商投資」,雖然外資看似對中國經濟有信心,但近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同富裕」財富三次分配,也引發外資疑慮,後效應需密切觀察。

陸委會研判,11月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對「共同富裕」將提出規範版本,加強稅制與道德管束,進行財富第三次分配;此外,中共以「反壟斷」為由懲罰企業製造寒蟬效應,加強網路企業、證券業監管引發疑慮,以及強化《國安法》效力,讓企業無所適從。

中共對臺政策「單邊主義」

對於國際政經情勢轉變,邱太三指出,中共選擇以「單邊主義」應對,在對臺方面,其融臺措施側重「磁吸臺灣技術人才、資金」、單方推動「金廈大橋」涉雙邊公權力行使;此外,中共也持續對臺灣進行經濟施壓,這將不利於兩岸經貿發展,因此政府也提醒臺商,在中國大陸經商可能面臨許多風險。

最後,邱太三表示,疫情大流行後兩岸經貿將逐漸恢復交流,有關臺商打中國疫苗「臺灣要不要認可?」、兩岸人民司法問題等議題,都需要兩岸政府持續溝通,找到可能的解決辦法,因此兩岸勢必要恢復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