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基文史博物館自9月16日至10月10日止,在彰化生活美學館第三展覽室,舉辦「130年中部基督教醫療」特展,展出超過上百幅老照片,以及珍貴的歷史文件、手稿、書籍等,運用許多從英國蒐集回來的史料與成果,分享民眾珍貴的歷史典藏。
彰基醫學中心院長陳穆寬教授表示,十九世紀的西方國家已以堅強的科技、醫療知識與航海技術領先全球,而當時的台灣充滿瘴癘之氣、疾病、交通不便等,有一批自願成為海外醫療宣教師的人,願意不畏艱辛地遠渡重洋,離開原本優渥的生活來到福爾摩沙,面對完全陌生的社會族群與生活習慣,進而開創影響台灣中部130年的醫療科技與文化的發展。
彰化生活美學館館長尹彙武表示,彰化是中部地區的醫療重鎮,彰化基督教醫院更是扮演指標性的一個角色,是中部地區非常重要的醫學中心,守護著民眾的健康。
尹彙武說,彰化生活美學館這一檔,非常榮幸與彰基合作舉辦「130年臺灣中部基督教醫療」特展,彰基文史博物館也是中部地區第一座立案的私人私立博物館,特別提供了珍貴的照片和史料,讓民眾了解基督教醫療的歷史與發展,並回顧130年來,基督教宣教師不畏艱難,深入偏鄉及山地部落,為貧病、弱勢的民眾提供醫療照護,以及無私的貢獻。
他強調這個展覽非常的難得,總共包含5個展區,大概有超過160件的照片與史料。
陳穆寬指出,英國長老教會於1847年成立海外宣道會,開始從事海外的宣道事工;杜嘉德牧師(Rev.Carstairs Douglas)於1855年派駐廈門後,接觸到台灣往來的客商,與廈門的生活習慣、語言相通,便於1858年開始寫信建議派遣宣教師來台灣開拓福音。
杜嘉德牧師1860年首次來台灣考察,確定兩地的文化相通,更積極地寫信向母會建議,將台灣做為新的宣教地區,並以醫療傳道來打開台灣的宣教之門。此舉促成英國長老教會於1864年派遣馬雅各醫生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來台灣考察,隔年正式抵達台灣駐點開拓,為台灣基督教第一人。
此次特展依據主題規畫五大區塊,第一區、簡史:從盧加閔開始∼中部基督教醫療發展史。第二區、文化:宣教師文化適應與語言發展。第三區、公衛:從病人為中心∼公共衛生發展及疾病照護。第四區 演進:知識拓展∼醫護知識在地化。第五區∼傳承:默默付出的宣教師們,早期在台灣中部的醫療發展所付出的貢獻,與投入特殊疾病的照護,並在戰爭前後培育出許多優秀的本土醫護人員。
彰基文史博物館館長詹麗珠博士表示,回顧130年來,宣教師不畏艱難地在中部無私地奉獻,深入偏遠的鄉村及山地部落,照護關懷貧、病、弱勢者的健康,甚至埋骨台灣,為了記念宣教師的努力,值此130年發展之際,舉辦特展讓台灣人民再度緬懷這群宣教師們的辛勞。
詹麗珠指出,在這些保存完善的珍貴文物裡,可看到宣教師融入當地人文民情,進行語言學習國語所使用的千字課、字典等。
1952年,蘭大弼偕同夫人高仁愛醫生返回彰化服務至1980退休;期間,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著家人外出踏青、登山,黑白照片裡記錄著早期台灣的旅遊勝地。
她指出,在典藏品一一呈現宣教師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佳美腳蹤,不僅開創台灣中部醫療與宣教的先河,也孕育出彰基獨特的奉獻醫療文化;彰基文史博物館邀請民眾,一同見證宣教師們「願意奉獻自己」的人格特質與高貴的生命理想,並彰顯上帝對台灣的豐富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