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的檳榔也可以用來持溫煮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淺山農村 USR 團隊,近年來致力於淺山農業創新,繼輔導古坑桂林社區女茶隊,手工揉製紅茶及考取製茶士證照後,15 日又推出結合零廢棄概念的「淺山環境友善茶席」,並在桂林苦苓腳聚落,公車站旁的易修柑仔店裡舉辦兩場工作坊,指導在地青年把農民不要的檳榔轉化成茶席上的利器。
今年剛從雲科大畢業的留鄉青年柯佳良表示,桂林社區種了很多檳榔樹,是在地的主要經濟作物,但因長輩年紀大了沒能力採收,因此我們希望把掉落滿地的檳榔轉化成有經濟價值的東西,讓沒辦法採收檳榔的長輩可以撿檳榔來賣給我們,把它高溫燒化成檳榔炭,柯佳良說,用炭煮出來的水泡茶味道很不一樣,又可以遠紅外線,現在大陸很多人用橄欖炭,但台灣沒有橄欖,因此我們結合雲科大的環安系來開發檳榔炭,讓在地青年有一份經濟收入,也讓長輩可以有事做還有錢賺。
計畫主持人劉雯瑜老師表示,以前她和茶友們在用紅泥爐燒炭持溫煮茶時,用的多半是大陸來的橄欖炭,購買上不是很方便;現在團隊研發了品質很不錯的在地檳榔炭,以後就不用再為採購橄欖炭而困擾了,而且也解決了淺山 農村成熟檳榔掉滿地的農廢問題。
環安研究所學生郭憲治表示,一般炭在燃燒過程會產生懸浮微粒(PM2.5)及有害物質,但檳榔炭透過微粒監測器監測,發現它沒有煙也沒有害物質,和平常人呼吸的空氣差不多,是高品質的炭,很適合在室內使用。
主導今日兩場工作坊的鄭紘凱同學,是郭昭吟老師研究室的博士生。他說:「檳榔炭是實驗室團隊一起努力的成果,今天回到桂林來開工作坊,是希望將技術無償移轉給在地青年,好讓這項技術能被廣為應用和傳承。」而未來將承接這項技術的留鄉青年吳享育和柯佳良則共同表示,他們未來會將檳榔炭的產銷與社區老弱的照顧結合,邀請長輩和弱勢居民撿拾成熟檳榔來賣或來參與檳榔脫殼的工作,以賺取一些生活費。
今天發表的淺山環境友善茶席,除了檳榔炭和手作紅茶,還有以植物染織技術和舊衣物創作的茶席布和刺子繡潔方巾;以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不要的廢竹材製作的茶則和茶針;以及以使用過的咖啡濾紙創作的小盆花藝。整席茶,滿滿的零廢棄思維,滿滿的地方味。計畫團隊預計於十一月底的封茶活動 提供茶席體驗,並釋出新茶品和上述茶席週邊的套裝認購方案,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