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20日上修臺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來到5.84%,成長模式呈現「外熱內升溫」,符合目前政府及各界智庫預料的6%方向靠攏,預估2022年經濟成長率在高基期下,仍可望達3.55%的成績。不過,今年國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約1.84%,比去年的負0.24%差距2.08個百分點,通貨膨脹明顯有感。
中經院7月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16%,20日再度上修0.68個百分點至5.84%,創下2011年以來新高,主因是出口與民間投資優於預期。
5月疫情升溫 影響Q2、Q3成長
中經院表示,在民間消費方面,今年5月國內疫情升溫,導致管制措施趨嚴,影響第二、三季的成長力道,儘管第四季有振興五倍券挹注,但去年同期也有三倍券效果,加上股市成交量從今年7月開始收縮,也讓財富效果成長放緩,全年民間消費年增率僅1.38%。
通膨議題近來受到全球關注,中經院指出,今年前9月全球糧食價格飆漲達30%,反映出物價上漲壓力的廣泛,以及物流中斷、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各國面對通膨也越趨謹慎。
中經院進一步說明,由於今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籠罩在五缺(缺料、缺工、缺晶片、缺貨櫃、缺電)陰影,供應鏈嚴峻的現況也推升全球物價水準,預估今年國內CPI年增率約1.84%,與去年的負0.24%相比,增加2.08個百分點,通膨明顯有感。
國內投資規模 今年或達4.97兆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認為,國內投資為經濟成長提供重要支撐,在科技業持續擴大投資布局、綠能設施、國內都更改建等挹注下,預測今年投資規模將來到4.97兆元、年增率約10.15%。其中,民間投資規模更突破4兆元,為4.13兆元、年增率12.69%。
至於2022年國內經濟成長表現,張傳章表示,因為比較基期高,加上全球經濟景氣前景轉趨保守的態勢下,全年成長率約為3.55%,雖然比今年的5.84%相差2.29個百分點,但仍連續3年成長率突破3%關卡。
「近幾個月進口物價指數維持高檔,不得不重視。」張傳章指出,進口物價上漲恐影響民生物資價格,目前部分餐飲業已帶頭開槍(漲價)了,是否有連鎖效應還有待觀察;振興五倍券有望讓民眾買氣增溫,面對原物料及進口成本上漲,廠商會自行吸收還是趁機調漲,也值得關注。
國泰金在20日發布「10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民眾對於2021年平均通膨預期值為2.07%,略高於9月的2.05%,預期今年通貨膨脹率介於1~2%的民眾比率為49%。
通膨若超過2% 已經很嚴重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提到,一般民眾勉強可接受1%左右的通膨,「超過2%,很嚴重了」,物價上漲是有跡可循的,從美國、臺灣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可得知必然帶來通膨,但大家都不以為意,美國通膨率已超過5%,臺灣也超過2%,且預期上漲趨勢會更明顯。
邱俊榮說,臺灣的央行警覺性不夠,始終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未必對經濟帶來幫助,如今對投資、景氣帶來的效益已鈍化,而這些熱錢流向房地產,對一般物價也累積上漲壓力,加上近期供應鏈不順、運費上揚,以及油價、天然氣價格走高,「這不是無法預料的。」
邱俊榮說,臺灣民眾對物價相當敏感,衛生紙漲價可釀成衛生紙之亂,油電雙漲也帶來許多爭議,而央行的責任是穩定物價,不能對此掉以輕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找理由。
國泰金的調查同時顯示,主要國家風險事件引發全球投資人擔憂,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情緒與風險偏好同步。10月民眾對股市的樂觀指數下降至-5.4(9月:15.9),風險偏好指數也走低至4.8(9月:12.5)。
市場好消息少 股市可能易跌難漲
邱俊榮說,在實體面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包括:供應鏈不順、運費高漲、能源危機等,這些都不是好消息,同時投資人還擔心停滯性通膨。至於金融面,由於物價高漲,聯準會在11月可能縮減購債,貨幣緊縮的力度可能不小。目前市場上的好消息不多,投資人預期股市不會有太多資金面挹注,加上實體供應鏈的問題,預期股市可能易跌難漲,態度較保守。◇